资源简介 (共35张PPT)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Y一0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0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03教学目标一课堂引入二声音的世界 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喜欢的音乐声、烦躁的机器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的产生三你听到声音了吗?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振动引起的振动不能听到了把钢尺弯曲到一定程度,然后放手。课堂实践三发出声音时明显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停止发声时,振动停止。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有什么感觉?停止发声,又有什么感觉?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观察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当听到声音的时候,橡皮筋在不停的振动。振动停止时,声音同时也消失不见。声音的产生三利用转换法观察发声音叉的振动现象。声音的产生【视频欣赏】音叉发声水花溅起三音叉不发声声音的产生音叉不发声音叉发声球被弹开三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蜜蜂渔洗盆音叉三声音的产生能够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做转换法。2. 转换法不易观察、测量转化法容易观察、测量撒上碎纸屑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的测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三声音的产生3. 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a.常见乐器打击乐器是靠乐器自身的振动发声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三声音的产生b.一些动物的发声部位蟋蟀靠翅膀高速震动摩擦产生声音。蜜蜂飞行时,是翅膀迅速振动发出的雄性知了是通过腹部的发生器官来发声的。三声音的产生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早期机械唱片留声机知识延伸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四声音的传播以音叉为例:音叉的振动带动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同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水波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1.固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声音在固体和液体里也能传播吗?想一想声音的传播四2.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一个同学轻叩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吗?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桌子能够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四3.液体能够传播声音发声的收音机浸没在水中后,下沉且不触壁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听到声音。游泳伏地听声声音的传播四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4.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四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不能传声。4.介质声音的传播四5.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实际上,声波的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可以与水波进行类比。①水波的形成用一根木棍不端的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外传播。声音的传播四②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它的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它们用它们的大耳朵接收了这种返回来的超声波,使它门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导它们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声音的传播四在雷雨天,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短跑赛场上,计时员为什么需要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呢?远处的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声音的传播四雷电的夜晚,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会听见隆隆的雷声。这个现象表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的传播四声速五声速3.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一般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中的声速次之,气体中的声速最小。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声速的意义: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2.声速的定义:声速等于声音在1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思考一下你能从该表格中发现什么信息吗?a.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b.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例如声在空气的传播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温度相同时,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声速五1.回声的形成: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反射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为什么我们离障碍物很近时听不到回声呢?思考一下回声声速五2.听到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声音0.1s内通过的距离s=vt=340m/s ×0.1s=34m所以人距发声体距离至少s0=17m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此时,人们不能区分出回声和原声,但是会感觉声音更响亮。音乐厅、大会堂等就利用了这一原理,使声音更洪亮。声速五a.加强原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此时,人们不能区分出回声和原声,但是会感觉声音更响亮。音乐厅、大会堂等就利用了这一原理,使声音更洪亮。b.加强原声: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出发到再回到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3.回声的应用声速五听觉的形成六1.空气传导听小骨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咽鼓管前庭半规管耳蜗a.人耳的构造b.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a.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b.体验骨传导取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将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你都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听觉的形成六课堂练习七1. 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存在能发声的物体B.发声的物体在空气中振动C.发声的物体在真空中振动D.人们能看到发声物体的振动B2.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进行交谈是由于( )A.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人的发声器官不能正常发出声音B.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的听觉器官受到影响C.月球上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穿着宇航服,直接交谈不方便C课堂练习七3.海水、空气、铁管按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水、空气、铁管B.铁管、空气、海水C.空气、海水、铁管D.海水、铁管、空气C课堂练习七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引起其他人注意而故弄玄虚C5.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1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 )A.12.19秒 B.12.53秒 C.11.90秒 D.12.48秒D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八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传播声速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介质。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回声: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 0.1s,障碍物与发声体最短距离17m。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