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我i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九年级我i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学习和课堂拓展探究实验了解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微课学习和课堂拓展探究实验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时怎样规定的。
3.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磁的研究和所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和磁场
教学难点:磁场
教具: 48个条形磁铁、24块玻璃和铁粉、儿童磁性写字板
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设计课前任务单和与之配套的微视频,达到以下目标:
1. 知道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
2. 知道条形磁体有几个磁极。
3.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知道磁化现象。
5.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
6. 知道探究磁场的步骤。
7. 能根据视频,分别画出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二、课堂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磁体自主学习检测 教师提问:通过微视频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体的哪些知识。 回忆微课知识点: 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 回忆知识
二、课堂作业(磁体)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练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学生完成磁体性质的练习组间交流学生展示 知识内化
三、课堂拓展实验探究其它磁体: 教师展示儿童磁性写字板,提问:大家通过观察磁性写字板,能不能提出有关磁体知识的有关问题。 学生猜想:可能写字的笔,板子里面的粉末,板子背后的擦子具有磁性? 知识应用内化
以下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提出,写字的笔是否是磁体?如何判断? 学生回顾磁体的性质,运用磁性知识判断写字的笔是否具有磁性。 磁体的吸铁性
能否用其他磁体在写字板上写字? 学生实验: 知识及时运用
3、写字板里面是磁粉还是铁粉?铁钉不能写字,说明什么? 学生猜想:如果是磁粉,磁粉能吸引铁,那么用铁钉也可以写字。学生实验:写字板里面是没有铁粉。 知识及时运用
4、提问:将条形磁体平放在写字板上会出现什么效果? 学生猜想:写字板上两头出现铁粉,中间没有。说出猜想的理由。 磁体有两个磁极
教师拆开后提问写字板写字后为什么能够擦掉? 学生猜想:可能背后也有磁性材料。学生实验:
教师提问为何与刚才擦拭效果不一样? 学生猜想:可能写字板的擦子的磁极不在两头?可能擦子的磁极在上下两个面上。 思维冲突
7、如何知道写字板的擦子的磁极?小磁针白色的部分是S极,说明写字板的擦子正对小磁针的是什么磁极? 学生讨论、学生实验说明写字板的擦子正对小磁针的是N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知道擦子的磁极在一个面上? 学生实验:发现将擦子上下移动时,小磁针不变。 知识深度运用
如何知道写字板的擦子另一面是什么磁极?
学生归纳总结: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磁极以及磁极间作用
四、磁场自主学习检测 教师提问:通过微视频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场的哪些知识。 回忆微课知识点:磁场是存在的,而磁感线是假想的,磁场的方向等
五、课堂作业(磁场)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练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学生完成磁体性质的练习组间交流学生展示 知识内化
六、课堂拓展实验探究其它磁场: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 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可以放小磁针或者撒铁粉1、放磁体2、放玻璃3、均与撒铁屑4、轻敲玻璃5、模仿画出磁感线6、用另一个磁体收集铁粉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探究过程。
1、探究异名磁极间的磁场,仿照铁屑分布画出磁感线。2、探究同名磁极的磁场,仿照铁屑分布画出磁感线。 学生实验:
学生归纳总结:磁场有大小和方向;磁体外部的磁感线多是从N 极出发,回到S极,磁场越强,磁感线越密;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七、课堂检测 练习:1.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钩码,将其从条形磁体左端N极上面移到右端S极上面,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 )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将上图钩码换成一个N下的小磁体,将其从条形磁体左端N极上面移到右端S极上面,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 )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3.下列各图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正确的是 ( )
板书设计:
一.磁体与磁场
(一)磁体 (二)磁场
磁性: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地磁场:地磁南北极、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创新实验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该实验选材方便,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铁屑、A4纸、定位木板、铁屑投撒器可回收再利用反复实验。既经济又实惠,效果特别的好。由于成本低廉,很容易推广为分组探究实验。这样,不但填补了教材中的分组实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后制作“小实验”的志气,增强了科学探究的热情,也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瑕疵,或者有的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完美,但是学生的反响还不错,学习的情绪很高。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学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把我们的学生向热爱学习、发现学习、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