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全局,严格按照中小学教育规范,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参与的过程性,建立起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的主导权交给老师,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
2、设计理论:
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相对较复杂,通过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得出结论。
3、教材分析:
本节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受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式。
4、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液体压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玻璃圆管、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管、橡皮膜、压强计、清水、盐水、刻度尺、透明塑料桶等。
七、教学过程。
(一)、设计实验,探究新知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师:我们知道,放在桌面上的书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桌面产生压强,盛放在容器中的液体(出示一杯水)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液体还具有流动性,那么液体对盛放它的容器是否有压强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管内。(边演示,边提问)
师:玻璃管中倒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橡皮膜的表面是平的。
师:将水逐渐倒入玻璃管中后,同学们观察到皮膜有什么变化呢?
生:橡皮膜向下凸起,并且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
演示实验2:将水倒入侧壁有三个开口的玻璃圆管内。(边演示,边提问)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水从侧壁向外射出,而且开口越在下面,水射出的距离越远。
师: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液体对盛放它的容器是否有压强呢?
生: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
探究四: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做做想想:把塑料手套戴在手上,手伸入装有水的水杯中,请你
(1)观察手套是否更紧贴手了 (2)说明了什么呢
观察到: 。
说 明: 。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
师: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为了更好地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先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
——压强计。
演示实验3:压强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演示,边提问)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压强计的结构:探头(上面蒙有橡皮膜)、U型管和橡胶管。
师:老师用手指轻轻按探头上的橡皮膜,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生: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
师:老师用力大些,U形管两边液面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
师:由此可见,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下面,我们使用压强计来看一下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
学生实验1: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边实验,边提问)
师:探头放入水中以后,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了吗?
生:出现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液体内部有压强。
(2)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液体内部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生: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与方向有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
(讨论、猜想)
师: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
学生实验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课题组一:保持压强计探头所在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如: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方向有关。
课题组二:使压强计探头进入液体的深度由浅到深,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深度有关。
课题组三:控制压强计探头进入清水和盐水的深度相同的,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析论证)
生: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出问题的结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种成功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开始的两个问题:(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活带鱼?(2)潜水艇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作
生:(1)深海中的压强很大,带鱼已适应深海中的压强。带鱼在被捕捉时,不断上升,随着深度的减小,带鱼受到的压强减小,带鱼内脏破裂而亡。(2)随着潜水艇下潜深度的增加,潜水艇受到的压强也增加,所以潜水艇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作,防止被海水压坏。
师:很好!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方向无关。那么,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有多大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生:认真阅读、推导公式。
师:从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受力面积无关。
例题:工程师们在三峡工程中设计大坝时,为什么要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讨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三)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四)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透明塑料桶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透明塑料桶,可用去颈的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