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附带答案)【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理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理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通过对矛盾相关观点的理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同。3.理解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4.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依据,能够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具体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5.理解主次矛盾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并学会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6.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依据,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7.培养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周围的人和事。【新知导学】一、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____。想一想:你能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体现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双方吗?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2)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____,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想一想:蚯蚓切断后,头变成了尾,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1)内涵: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的属性。(2)体现: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____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____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____、____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议一议:“绝对的光明和绝对的黑暗一样”“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分别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三、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__有矛盾。议一议: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吗?(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____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____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____。(2)表现:一是____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____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____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____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____,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地位: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③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____,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____。想一想:试着列举违背矛盾特殊性的成语、典故。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相互联结①普遍性____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____普遍性,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____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2.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____。3.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从____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________相结合。同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____、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____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____的方面。议一议:有人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七、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1.含义(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____,又要看到___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____,又要看到矛盾的____。(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____,“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____,要抓住主流。2.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____;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____。想一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个别党员的腐败”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阅读导思】环节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材料1:2023年5月8日,中国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时表示:自“无人飞艇事件”以来,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被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两国关系再遇寒冰。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对话,希望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起更好和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用哲学基本属性的知识,来说明中美之间既合作又冲突的外交关系。材料2:中美两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50年前,中美两国开启了正常化的交往,半个世纪过去了,两国关系时有磕磕碰碰,却并未完全脱钩,而是一直在合作和摩擦中向前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教材37页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中美关系为何磕磕碰碰却又未完全脱钩?环节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材料1:请找出图中11处不合理之处。(2)请说出不合理的原因。材料2: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高低可以通过当时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总结概括出来。这些玩具、文具、电器、自行车虽然各有特征,但都能展现出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这些东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处可见,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当代,却很稀罕,堪称古董。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环节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材料1:结合图片和教材40页材料二,说说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敌我矛盾?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学上说明什么问题?材料2:在辽沈战役中,我军集中了优势兵力攻打锦州,但同时也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对长春、沈阳之敌进行包围,对黑山、大虎山之敌进行阻击。我军为什么这样做?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材料3:辽沈战役中,共损失人员约6.9万人,其中阵亡1.4万人。但是,沈战役作为为解放战争首场战略决战,在特定作战域中争得了先机,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军事财富。它的胜利还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可靠的战略后方,为后续决战解放全国奠定了雄厚基础。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巩固提升】易错提醒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优点和缺点。2.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5.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6.解决矛盾就是消除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8.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0.“牵牛要牵牛鼻子”说明要学会抓矛盾的主要方面。11.重点论就是抓重点。习题导练考向一 矛盾的含义[学科素养:科学精神]1.(2021·河北高考)《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矛盾的基本属性[学科素养:科学精神]2.(2022·湖北高考)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三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学科素养:科学精神]3. (2022·山东高考)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四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科素养:科学精神]4.(2021·全国乙卷)漫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 )①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③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不懂得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五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学科素养:科学精神]5.(2022·湖南高考)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六 主次矛盾[学科素养:科学精神]6.(2022·浙江6月选考)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少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棵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七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学科素养:科学精神]7.(2021·浙江6月选考)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点多面广、涉农资金分散等问题。必须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工作思路( )①运用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避免了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复性④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年北京卷16题)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导学案参考答案【新知导学】一:对立统一想一想答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与优点、健康与疾病;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等等。二:1(1)相互吸引,相互联结;(2)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想一想答案:头和尾是一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切断”就是这种转化的条件。2(1)相互排斥、相互对立;(2)弱点;3(1)对立;(2)寓于;(3)运动,变化议一议答案:“绝对的光明和绝对的黑暗一样”说明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说明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三:1(1)事事,时时;议一议答案:事事有矛盾,不是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才构成矛盾关系。(2)普遍性,分析;2(1)特点;(2)不同,同一,不同方面;(3)①普遍性,特殊性;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基础,关键想一想答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张冠李戴;抱薪救火;缘木求鱼;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一风吹……四:1.(1)①寓于;②离不开;(2)特殊性。2.精髓;3.中国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1.支配,决定,从属;2.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六:1.主要方面,主导作用;议一议答案: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进程,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七:1(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2)主要矛盾,主要方面2.均衡论,一点论。想一想答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主流,个别党员的腐败是支流,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因此,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议题导思】环节一答案:材料1答案:同一性——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分不开,这些问题包括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反对恐布主义等等。斗争性——中美又在人权、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又出现冲突。材料2答案:①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说明斗争性是绝对的。两国在气候问题、反恐问题、公共卫生等领域有共同的利益,说明同一性是相对的。②中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和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中低端产业;而美国在科技等高端领域占有优势,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说明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是包含差别的同一。③两国同处于自由经济体系之中,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认为自己在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因此处处针对中国。说明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正是这样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推动着中美关系既合作又竞争,不断向前发展。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环节二答案:材料1(1)答案:材料1(2)答案:材料2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环节三答案:材料1答案:(1)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基地,是全歼东北守军、解放东北的关键点。材料2答案:锦州之敌是主要矛盾,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有利于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握战役主动权,同时也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对其他敌人进行包围或阻击是次要矛盾,使之不能驰援锦州之敌,有利于尽速消灭锦州之敌,解决主要矛盾。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材料3答案:任何矛盾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面是主要方面,另一面是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巩固提升】(一)易错提醒答案:1.纠正: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等同于优点和缺点。2.纠正: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3.纠正: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4.纠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5.纠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6.纠正: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可以解决,但矛盾不能消除。7.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8.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9.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0.纠正:“牵牛要牵牛鼻子”说明要学会抓主要矛盾。11.纠正: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则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两者不能等同。(二)习题导练答案1.答案 B解析 题干中淳于髡的话意思是酒喝多了就乱了心性,乐得过了头就生悲,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意思是双方相互包含又相互克制,蕴含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不符合题意。“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蕴含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不符合题意。“万物有度,过犹不及”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符合题意。2.答案 D解析 “后退”与“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排除。故本题选D。3.答案 D解析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①错误。“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正确切题。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因为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才发生作用的,③错误。 “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但可通过设置闰月协调,使“阴阳”和谐,融为一体,这说明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4.答案 D解析 漫画主人公依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规律而做出“种蛋”的荒谬行为,错误地发挥了能动性,而不是“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①错误。他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得出“种蛋得蛋”的结论,是没有认清蛋和瓜、豆发展规律不同的体现,而不是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错误。5.答案 B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故②错误。具体分析瓷器的特殊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6.答案 A解析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前后,扶贫干部的角色不同,工作任务不同,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①②正确切题;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扶贫实践,不是认识,不体现认识的特点,④不选。故本题选A。7、答案 A解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点多面广等问题,该工作思路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正确切题。材料强调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正确切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复性无法避免,③错误。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看法,价值观是对价值的看法,材料并未体现自然观、价值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诗歌创作要坚持诗题和诗句的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