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节课题 2.3 电阻 课时 2节教 学 目 的 掌握:1.电阻的概念 2.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重点难点 重点:电阻的概念、种类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系数的关系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综合学生实际,适当处理教材,因材施教,讲解问题时力求清晰明了,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尽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教具及参考书 1.《电工基础》 李梅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王兆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基础》 谭恩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工基础》 薛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业 P41 2-2-4课 后 小 结 1.任何导体对电流都具有阻碍作用,即导体都具有电阻。 2.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成反比,并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成正比。 3.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金属均为正温度系数导体。 4.不同种类的电阻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 5.电阻时耗能元件,它将电能不可逆地转化为热能。 6.测电阻时,换档需要调零,不允许带电测量电阻。教学内容 2.3 电阻 教学目的 掌握:电阻的概念 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技能要求 掌握:电阻的识别与测量 教学内容 2.3.1导体的电阻 1.导体电阻的概念 图2-14所示是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示意图。图2-14a和图2-14b是不同的两种导体材料,材料内的原子结构不同,导体对电子流动呈现出的“阻力”不同;图2-14c是同一种导体材料,由于材料的截面积不同,导体对电子流动呈现出的“阻力”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导体的电阻,用符号“R”来表示,其基本单位为欧姆(Ω)。较大的单位有kΩ和MΩ,其换算关系为1MΩ=1000kΩ 1 kΩ=1000Ω教学内容 2.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系数 1)电阻定律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率和导体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S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当温度变化时,导体的电阻率也随之变化。如果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则为正温度系数导体;反之,则为负温度系数导体。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金属均为正温度系数导体。当温度在0~100 OC范围内变化时,大部分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成如下的线性关系: 表2-1给出了常用导体材料在0℃时的电阻率和温度系数。由表中可以看出,金属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都是正值,它们的阻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如银、铜、铝等。利用导体的这一温度特性可以制作金属温度计,如用铂、铜制成的电阻温度计分别适用于-200~500℃和-50~15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有些合金如康铜(镍铜合金)和锰铜的电阻温度系数很小,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例2-1】 长度为1km、截面积为10mm2的一条铝导线和一条铜导线,试计算它们在0℃时的电阻各为多少? 解:从表1-1中查的Ω·m,Ω·m,代入1-5式得教学内容 2.3.2电阻器 1.电阻器的作用和分类 电阻器是应用具有一定电阻率的导电材料制成的电路元件。电阻器亦简称为电阻,是工程技术中用量最大的电路元件之一。 为了适应不同电路和不同工作条件的需要,电阻器的品种规格繁多,按外形结构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变式两大类。表2-2给出了常用电阻器的外形及用途。 2.电阻元件模型及电路符号 实际电路中的电阻器、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电路器件,在电路中表现出来的都是电阻的特性,为了分析方便,就不考虑它们的结构、形状等次要因素,只考虑它的电阻,这个电阻就称为实际电路器件的电阻元件模型。电阻元件模型也简称为电阻,其电路符号如图2-16所示。电阻是耗能元件,它将电能不可逆地转换为热能。 图2-16 图2-17 2.3.3 电阻的测量 测量电阻用欧姆表。图2-17是用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测量前先将万用表的旋转开关旋到电阻挡,然后将两表笔短路校零(两表笔短路的同时旋转表盘上的校零可调电阻,使表针指到右边零刻度)。测量时两表笔搭在被测电阻的两端,表针指示的刻度既是被测电阻的阻值。如果被测电阻连接在电路中,测量时必须将电阻与电路断开,更不允许电路带电测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