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机工版·第2版) 4.1 静电与静电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机工版·第2版) 4.1 静电与静电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章节课题 4.1 静电与静电场 课时 2节
教 学 目 的 掌握:1.静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了解:1.静电中的空腔导体及静电屏蔽作用 2.静电中的电荷分布情况 3.了解尖端放电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1.静电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2.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3.静电屏蔽作用和尖端放电现象 难点:静电中的空腔导体的电场分布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综合学生实际,适当处理教材,因材施教,讲解问题时力求清晰明了,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尽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教具及参考书 1.《电工基础》 李梅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王兆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基础》 谭恩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工基础》 薛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业 P95 4-1-1
课 后 小 结 1.静电的概念及产生静电的原因。 2.静电场的概念。 3.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方向。 4.静电技术的应用。 5.在电场中的导体,电荷分布在导体的两端,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 6.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7.电工电子技术中电场屏蔽的理论基础 8. 带电导体的电荷分布情况及其规律。 9.尖端放电现象、尖端放电的利用及危害的避免。
教学内容 4.1 静电与静电场 教学目的 掌握:1.静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了解:1.静电中的空腔导体及静电屏蔽作用 2.静电中的电荷分布情况 3.了解尖端放电现象 技能要求 掌握:静电的应用与危害的防止。 教学内容 4.1.1 什么是静电 带有电荷的物体称为带电,如果物体所带电荷相对静止,称物体带有静电。 在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电子带负电)组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正电荷用符号“+”表示;负电荷用符号“-”表示。物体带电的多少用电荷量表示,电荷量的单位为C(库仑),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 产生静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物体的相互摩擦和带电体的相互感应。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如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可使玻璃棒中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带正电;在工程中使用的静电是用静电发生器产生的,它将低电压通过电子电路升压到20kV~30kV,在它的两个电极上提供静电场。 4.1.2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1.静电场 由实验可知,两个带有电荷的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其受力方向根据所带电荷的极性不同,为同极性相斥;异极性相吸。
教学内容 我们用手推桌子,通过手和桌子直接接触,把力作用到桌子上;马拉车时,通过绳子和车直接接触,将力作用到车上。这些都是通过直接接触进行力的传递。 两个带电物体没有直接接触,力是靠什么传递的呢?在带电体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场,这种物质场可传递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称这种物质场为电场。电场是由电荷激发的,有电荷就有电场,电场和电荷同生同灭。电荷量大,激发的电场就强;电荷量小,激发的电场就弱。由静电荷激发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2.电场强度 在带电体(带有电荷的物体)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其它带电体有力的作用。为了衡量电场的强弱,引入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其定义为:在电场中的任一点,实验电荷所受电场力F 与电荷量Q 之比,称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 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4-1) 式中,F 的单位是N (牛顿),Q 的单位是C (库仑),E 的单位是N/C(牛/库)。电场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力的方向相同。 图4-1 是用电力线表示的电场方向,每点电力线的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a)正电荷电场方向 b) 负电荷电场方向 c) 匀强电场方向 图4-1 电场方向
教学内容 4.1.3静电场中的导体 当将不带电的导体(金属)放入电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要进行重新分布。当导体中的电荷形成的电场与外电场达到新的平衡时,导体中的电荷才停止移动。 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当将不带电的(导体中的正负电荷中和,不显电性)导体放入由正电荷激发的电场E0中,如图4-2所示。导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负电荷受引力向左移动;正电荷受斥力向右移动。由于导体的两端产生了电荷的堆积,在导体内形成一新的附加电场E /,此电场和外电场方向相反,如图中所示。导体内的总电场E=E0 —E / ,当内电场和外电场大小相等时,E0 =E / ,在导体内的总电场E = 0,导体中的电荷停止移动,即达到静电平衡。导体中的总电场E = 0称为电场中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图4-2电场中的导体 由静电平衡条件可知,在电场中的导体,电荷分布在导体的两端,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这里必须注意:导体内部的电场,是由一切电荷(包括外部的电荷和导体内部的电荷的总和)产生的总电场。 2.静电中的空腔导体 (1)空腔外存在电场 如果有一空腔导体处于外电场中,根据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空腔内的电场强度为零,即导体内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样,导体空腔就“保护”了他所包围的区域,使之不受外表面的电荷和外电场的影响。这一原理是电工电子技术中电场屏蔽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a)处于正电场中的空腔 b) 处于负电场中的空腔 图4-3电场中的空腔导体 (2)空腔内有带电体 如图4-4a所示,腔内有带电体。根据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在空腔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产生感应电荷,使空腔的内、外表面之间的导体部分的电场强度为零。这样,空腔外表面产生感应电荷,这将影响腔外的电场分布。 如果将空腔的外表面接地,则由腔内的带电体在腔外产生的感应电荷流入地内,使空腔外金属表面的电位为零,这样,腔内的带电体对腔外无任何影响,如图4-4b所示。 a) 外表面不接地 b) 外表面接地 图4-4腔内带电体 3.静电屏蔽 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为了使其不受外电场的干扰或不对外产生干扰,要采取静电屏蔽措施。根据空腔屏蔽原理,将需要被屏蔽的器件、设备等放在金属壳或金属网中,可得到很好的屏蔽作用。
教教学内容 4.1.4 带电导体的电荷分布与尖端放电 1.带电导体的电荷分布 当带电导体所带的为同一种电荷时,由于同性相斥,使电荷在导体中的分布有以下规律:面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表面的曲率有关,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电荷密度大;表面曲率小的地方电荷密度小。具体地说,导体表面凸出且尖锐的地方电荷密度大;表面较平坦的地方电荷密度小;表面凹进去的地方电荷密度更小如图4-5所示。 图4-5电荷分布 2.带电导体的尖端放电 由于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与电荷的面密度成正比,所以在导体的尖端处电荷的面密度大,附近的电场强度也大。 导体尖端的电场特别强时,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尖端放电。尖端放电会将空气或导体的绝缘层击穿,造成事故。 3.尖端放电的利用及危害的避免 尖端放电的典型应用就是避雷针,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将雷电引向避雷针放电,以此来防止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在高压设备中,为了防止因尖端放电而引起的危险和电能损失,往往采用表面极光滑而由较粗的导线,并把电极做成光滑的球状表面。
【案例1—静电喷涂】 案例叙述:静电喷涂是根据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喷枪作为电极,使喷出的油漆或粉末带电,被喷涂的工件(金属)作为另一个电极亦带电(与涂料的带电极性相反),当涂料喷出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向工件。 案例效果:静电喷涂由于喷出的涂料和工件之间有力的作用,不乱飞,节省涂料,减少污染以及提高喷涂质量。图4-6是塑料喷涂机,由高压发生器、料筒和喷枪组成,工作时由喷枪喷出的塑料粉末由于通过高压发生器,形成带电离子,这些带电 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向被喷涂的工件。 图4-6 静电喷涂机 【案例2—静电屏蔽】 案例叙述:在我们今天的电子时代,电子仪器、电子设备随处可见,通讯手机、电视音响、计算机、数控机床、电动机调速用的变频器等等,这些电子设备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易受电场干扰。我们根据静电屏蔽原理,对这些设备进行整体或部分屏蔽,对电路中的部分器件进行屏蔽,对连接导线进行屏蔽。图4-7是几种屏蔽形式。 案例效果:图4-7a是屏蔽柜,屏蔽柜由金属制作,柜体接地,整个柜子形成一个金属空腔,根据空腔接地原理,柜内的电场不能辐射到柜外,柜外电场也不能辐射到柜内,将柜内的电子电路和柜外进行有效的电场隔离。 图4-7b是接线电缆,电缆最易受外界电场干扰,为了消除干扰,在电缆的外层包上一层金属网,使导线形成金属空腔,有效的屏蔽外界电场干扰。屏蔽电缆规格有多种,在工程中用途很广。 图4-7c是一个电子器件(中频变压器),为了屏蔽电场干扰,用接地的金属外壳屏蔽,金属壳内形成金属空腔,隔断电子器件对外的干扰。
a) b) c) 图4-7 电场屏蔽 a)屏蔽柜 b) 电缆屏蔽 c)电子器件屏蔽 【案例3—尖端避雷】 案例叙述:电气设备遭受雷击,有时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雷电从电源引入,根据尖端放电原理,在变电站周围安装避雷针,高压导线上端安装避雷线。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了雷电对电网和对电网上的电器的破坏。 案例效果:避雷针的避雷效果为由顶尖向下60o的锥角,在锥角范围内的物体可不受雷击损坏。避雷线保护的是线下的一条60o角楔形带,有效的保护了高压线不受雷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