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必备知识,更是第五章透镜及其规律的基础,因此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具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1、学习状态: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3-14岁,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本节《光的直线传播》又是《光现象》的入门课,学生刚接触光学,对物理实验和实验现象有较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上好本节课。2、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晚上路灯发出的光,汽车车灯的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现象、描述现象、设计实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自然课中也了解了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情况,因此有一定的光的传播基础。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能描述光的传播路径;(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核心素养目标:(1)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有初步的实验探究技能;(3)经过实验探究,运用物理思维了解光的直线传播;(4)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教学难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形式展开,逐层深入。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实验器材:激光笔、水槽、牛奶、装水烧杯、矿泉水瓶、牙签、泡沫板、小孔成像演示器材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们能够看见周围的同学、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物体,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非常黑暗的环境里,你还看得见吗?我们通过视觉在观察世界其实要借助于光,光不仅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还能带来色彩斑斓的世界,光的背后还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无穷的奥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打开光世界的大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认识光源要研究光现象,首先要看看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图中的光来自太阳光、火把、萤火虫、灯光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这些光源又可以怎样分类呢?月亮、星星、太阳及金光闪闪的黄金是光源吗?为什么?知识点二: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自然界中比较大的光源是什么?谁能画出来?同学们画的太阳周边带一段段的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那太阳发射出的究竟是直线还是曲线呢?实验探究: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激光笔、矿泉水瓶、装水的烧杯、牛奶。(注:提醒同学们不可以将激光笔直射眼睛!)提问:光在空气中、水中和透明的固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呢?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光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吗?我们来看这样两个实验。实验演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实验器材:激光笔、水槽、水、牛奶、ppt课件视频。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不同的介质中,还是直线传播的吗?路径有发生变化吗?只要是同种介质就可以直线传播了吗?由此,可以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需要什么条件?知识点三:理解光速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介质,比如在真空环境下,光可以传播吗?为什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m/s,光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介质 光速空气 接近c水 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 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知识点四: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应用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吗?光影艺术家们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创造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影子,光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还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动手动脑小游戏:玩法:在不用直尺的情况下,想办法将牙签在泡沫板上插成一条直线。采用激光笔照射出一条直线,然后把竹签插上去的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叫做激光准直。同学们有没有在生活中看到过激光准直?(挖掘隧道、射击、排队看齐等)光学对我们生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们对光的研究早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例如: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一个跟光沿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小孔成像。实验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自制带薄膜的不透明纸箱、led光源。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呢?拓展墨子号的发射。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交流、分享本课的收获,促进知识巩固,提升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四、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阅读科学世界中《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了解光年的概念。2、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作业。探究性作业:依照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内容,自制小孔成像的仪器,进一步探究如何操作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并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解释成像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