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洋淀纪事》导读课一、活动背景《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等生活情景。虽然作品的背景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书中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创伤,也没有刻意塑造英雄人物与典型事迹,而是更多地刻画了许多平凡的人物,他们或是农民,或是干部,或是打仗青年,或是农村妇女。即使在描写战斗场面时,也很少出现血腥的场面。这是在导读课中要呈现一点。另者,读孙犁先生的文字,充满着一股诗一样的激情,洋溢着诗歌那种富于想象、夸张的浪漫气息,并将浓烈的激情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深蕴着劳动人民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细读作品,苇塘、芦花、荷花、淀水等白洋淀特有的秀丽景象让人都忘却了战争的残酷,使读者遥想那烟波浩渺、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摇曳的秀美风姿。待到冷静下来时,现实是,如此动人的美景却是在遭受敌人的蹂躏,那些本可以靠富庶物产的白洋淀人民却因日寇而过着水生火热的生活。于是乎,对敌人的痛恨又更添一筹。孙犁先生的这一叙事角度真的绝妙,这样似水的文学,给了战争一些诗意,给了心灵一些宁静。研读过书本后,我们的课堂从“芦花”般的柔美突破,继而去欣赏孙犁先生的文字。芦花,多生长于池沼、河岸边,它朴实无华,内质坚韧,这正如生活在白洋淀的人民,即使在纷飞的战火中也一样绽放自己的生命姿态。阅读孙犁的文字,发现其在细节、语言、环境、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还原自然姿态,细腻清新,朴实却柔美。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还有老人小孩,这些角色形象鲜明,他们虽没有如青年男子般冲锋陷阵,却在敌后方也干得有声有色。于是,新女性形象、老者、小孩都是我们解读的对象,相信这些“柔弱体”的进步也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作家对美的崇高境界的追求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二、活动设计及观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名著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鉴于此,我为《白洋淀》整本书阅读设置两个课时的活动课,第一课时探讨“柔性”主体构成的战争诗意美,第二课时品赏孙犁先生的“白描”艺术。本节课为读书活动第一课时,在课前已布置一些相关任务:细读《荷花淀》、《芦花荡》两篇,圈画出刻画形象的句子,在篇目中批注自己的一些想法与问题。课堂目标定为:1.品赏清新柔美环境描写,领略孙犁的文学笔触2.品赏质朴柔美人物刻画,领悟战争诗意下的人性美(一)概说孙犁与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白洋淀”知多少。直入课题,让学生了解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孙犁,参加抗日后使用的笔名,“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毛泽东读其作品后的评价为“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用这样的辅助来了解作品的大致背景以及孙犁的风格特点。(二)品赏“芦花”美景任务1:孙犁的作品被读者赞为“真实得让人魂牵,细腻得让人陶醉,美丽得让人心碎,感动得让人落泪”,从《荷花淀》与《芦花荡》等作品中挑选出相关句子得以印证。这个主问题简单,容易落实,学生很容易找到《芦花荡》里“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月亮落了,蓝天一般清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找到《荷花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找到《采蒲台的苇》里“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传去。”只要学生读过此书,定能对孙犁清新的文风发表一些感受,或是用声音来行走在白洋淀美丽的风光中。小结时,我在苇塘、荷花、芦花、月亮、水雾等众多意象中挑选“芦花”来代表“白洋淀”水乡特色的那种潮润清新、如诗如雾。(三)品赏“芦花”般的人物《白洋淀纪事》不但景柔美,我们还发现孙犁先生还特意塑造了一些“柔美”的人物。任务2:从水生嫂、秀梅、大菱、二菱、吴召儿、王振中、刘兰、张秋阁、齐满花、小红、多儿、小胜儿、慧秀、王香菊、浅花、小梅……选择其中一人物来畅谈他(她)的美。这个环节学生如鱼得水,谈起来振振有词,能够拿着文本据理力说。水生嫂是头号公众点评对象,从“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读出她的勤劳能干;从“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依不舍,但还是欣然同意”中读出体贴、识大体;从“与众妇女去探望丈夫中遇到危险”中看出她的勇敢机智。另一生还能联系《嘱咐》,跟进水生嫂,说她一直在进步,八年里用冰床子送八路军,来验证她的能干,她的要求进步。学生谈秀梅用了对比阅读法,拿“秀梅”与原生媳妇“小五”作对比,小五思想落后,对丈夫冷漠,为人也懒惰自私,而秀梅顾大局、细心、勤劳……言不尽,意无穷,学生的发言在无形中用了对比法(纵向、横向)、联读法、知人论世法。交流品赏中,基本都能知晓吴召儿的勇敢、智慧、麻利;吴振中走出以后的蜕变;小胜儿的善解人意;邢兰的拼命与对抗日的痴情……当我小结这是一群平凡的朴实善良,为战士们舍生忘死,为战士们们舍身忘我地守护的中华妇女群像之时,一位学生述说《芦花荡》里的“老头子”也是“芦花”般人物的一部分,他大大咧咧地说着老头儿本应也是被照顾的一员,可是他不服老,老当益壮,在敌后方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令人敬佩。我喜出望外,给予肯定,顺势小结为不管是妇女们还是老人小孩,他们在敌后从未闲置,这是一群如“芦花”般平凡却有坚韧不拔、向上生长的冀中儿女。(四)探讨“芦花”与战争任务(小组合作探讨):1、既是以紧张残酷的战争为背景,为何又描写白洋淀芦花般的“诗情画意”?2、既是以紧张残酷的战争为背景,为何不主要描写前方冲锋陷阵的热血男儿,而去描写后方一群“芦花”般的人物 此环节学生陷入思考,隐约有感觉却又难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于是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你一言我一语,小组代表汇集成言。在发言中还是能体察到学生感悟着孙犁用美的表达来表现大敌当前的环境中,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着进步意识,人情、人性美珍贵至极,美丽的环境被蹂躏的痛苦。三、课堂实录节选……生:我想继续说“水生嫂”,在《荷花淀》里,有处对话描写,“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女人)“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在这里,水生嫂很能理解丈夫,是识大体的。可是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师:什么想法?生:她想让丈夫体恤一下自己师:很细腻的心思,那这跟“识大体”会不会矛盾?生:应该是不矛盾,作为以前的女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水生说了一句“你就多做些”,她就很心满意足了,说明她要的并不多。师:很好,你有味地读一下。(生读)于是,夫妻之间的情味就读出来了是吧?生:我做个补充,后面有一篇《嘱咐》,“我为什么撑这么快?为什么着急把你送到战场上去?我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地回来,和我见面。”这里水生嫂跟之前不一样了,她更干练,更坚强了,时隔八年见到只住一晚的丈夫,还是希望她去打鬼子,不是那么儿女情长了。师:那她希望?生:希望快点打胜仗,可以看出她无比向往幸福,一切都坚忍着。师:悟到此层,真是太妙了。其实我们发现,书中还有一些进步,思想不同旧时代女子的一些人。比如?生:王振中,她年纪小就做了别人的媳妇,可是她不快乐。她后来和婆家脱离关系进入抗属中学之后的几个月,她变了。师:找出她变得怎样了的语句。生:“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师:用对比、外貌描写来表现她的焕然一新。……师:这便是“芦花”般平凡质朴却又坚韧不拔的群体。可是孙犁为什么要塑造他们呢?既是战争背景,为什么不去写前方的铁血男儿?不去写战火纷飞,献血淋漓的场面,而来写诗情画意呢?(小组讨论)生:因为作者想表达他们的妻子、小孩都如此厉害了,更不用说前方的冲阵的他们了师:言外之意是,所有人的抗敌热情被激发了,都有进步,向往新生活的意愿了,是吧?生:写枪林弹雨跟美的环境不太搭。师:孙犁的写作风格有什么特点?生:清新柔美。统一起来就给人美的享受。师:然后,我们突然想起,这么美的人、物、景居然被?生:破坏了,哦,那就对敌人的仇恨更深了。师:了不起,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如此芦花清香,没了,心痛吗?生:这些中华儿女都非常有担当,了不起,而且善良美好。表现了作者的赞赏之情。师:这又是一点,孙犁啊,不写战争的惨烈,更想表现战争中的稀缺资源——人情美、人性美。当人们徜徉在美的瞬间时,就会给那个年代饱受折磨的人缓解心灵的苦痛。这样的文学表达如芦花般美好,给了心灵一许宁静,给了战争一些诗意。四、课后思考感悟 《白洋淀纪事》的名著阅读相对是轻松的,但因为它的“不刻意”,可能会使学生印象不深刻,因为它没有刻意塑造哪个特别的形象。本课的设计本人选择“芦花”般的柔美来赏景、品悟人性美,应该可以帮助学生对孙犁及对孙犁的叙事角度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然而,既然这节课的定位是“美”,在教学艺术上,在教学语言与启发中,可能不够美化。在赏景中,美读不够强调,欣赏时只顾找到点,而未呈现美的方式,处理得有些仓促。 孙犁说过:“作家永远是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的卫道士。”孙犁有一种本事,能把极平凡的性格里挖掘出一些春天般美好的东西。在处理任务2时,兴许可以用读者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会更深入些,如“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文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在浓厚时代气息中呈现难能可贵的美好一面,我可以更强化一些。美读句子,深入交流,课外引用,意蕴更悠长。因为孙犁最悉心追求的便是这种普通生活中人民群众中潜隐的人情美与人性美,这才是新生时代孕育出的民族灵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