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积极心理】《感恩有你,伴我前行》——小学班会01【课程设计思路】No.1课程信息教学道具:彩色笔,感恩卡模板教学场地:室内教学对象:小学No.2设计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感恩心理提高幸福感的有效方式。20世纪30年代末,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首次提出团体动力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社会问题。黄惠惠(1998)提出,团体并非静止不动的,是动态而有生命的组织,这个生命体是由人及他们的互动(团体过程)所组成,而团体的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这就是团体动力。基于以上理论,本次课程设计遵循团体动力学的“团体热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和团体总结阶段”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本课程遵循以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No.3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感恩的内涵(二)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感恩所带来的温暖(三)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培养感恩的方法No.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体验感恩所带来的温暖进而认同感恩的意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感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02【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一、团体热身 – 永不分开(5分钟)二、团体转换 - 解读一碗拉面的故事(15分钟)三、团体工作(15分钟)四、团体结束(5分钟)Part.1团体热身 – 永不分开(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吸引学生兴趣并引出主题【规则】弯曲手指,合拢第二关节,根据老师口令每次迅速松开一对手指,然后迅速合拢(轻松开 食指、中指、食指、小指……无名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在我们人生中谁与我们永不分开Part.2团体转换 - 解读一碗拉面的故事(1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小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于感恩内涵与意义的思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小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规则】领读故事,边读边问问题(小恩离家出走后会发生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听了老板的话,小恩会怎么做?为什么小恩一开始不懂得感恩母亲?何为感恩?如何感恩?)Part.3团体工作(1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感恩卡与小组分享深化学生对感恩的体验与理解【规则】填写感恩卡(“我最想感恩的人与事”),全班分享,思考感恩行动(我可以说与做的事情),完善感恩卡(将感恩卡绘制成一个表情或一幅画,最好可以上色),教师总结。Part.4团体结束(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观赏2021感动视频升华学生的感恩之情【规则】观看视频,分享感受,课堂总结。03【教学反思】课程亮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故事有趣,吸引学生。教学感悟: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部分是读故事的时候,也就是团体转换阶段,因此小学中年级甚至低年级以故事或绘本为主要素材可较好提高课堂纪律管控性与同学的参与度,进而更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改进:由于本次故事的展示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假如可以提高动画制作的技术,利用动态动画以及有趣配音的形式展现故事可大大提高课堂的有趣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