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百年孤独》教学策略假如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外国小说呢?我会从新课标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分别从知识与能力、感情与态度两个方面制度合适的学习目标,制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环节,运用恰切的教学方法,组织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将以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的选段马孔多历史的转折点作为示例探讨外国小说教学策略。第一,做好全面严谨的教材分析。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选段马孔多历史的转折点是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文,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作品描述了布恩迪亚七代人的坎坷命运和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兴衰史,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的社会演变,凝缩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经验,揭示了拉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堪称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专业知识贮备丰富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具体的授课文本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和针对性更新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对症下药”。第二,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选段马孔多历史的转折点是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则要清楚:高中学生已经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习能力仍不够强且精力不够集中,需要老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策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度的理解与学习。第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划定教学的重难点。我会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分别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两方面制度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至少掌握3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魔幻现实主义小时的特点及在课文选段中的表现(重难点);3、分析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的人物形象(难点)。第四,针对文体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小说会着重运用谈论法,另外会结合多媒体展示法、提问法和自助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展开课堂。第五,设计针对性、可行性、创造性集一体的教学过程。导入要“先声夺人”,过程要紧扣人心,结课要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以《百年孤独》课文选段为例:课堂导入部分:“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马孔多小镇的世界。自20世纪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入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这是1982年10月21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孤独》的课文选段,一起了解马孔多这个小镇和布恩迪亚家族。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分别由初读部分、整体感知、手重难点分析和课堂小结四部分构成。(一)初读部分通过让学生课前提前阅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故事大致内容,思考课文选段情节展开的动力是什么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上请学生归纳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并将这三要素连接起来概括成这篇课文的内容。(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加布列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班牙语国家“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代表作《百年孤独》《枯枝败叶》《霍乱时期的爱情》。(2)为课文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2段:马孔多与外界建立联系后的变化;3—7段:丽贝卡来了最终融入布恩迪亚家族;8—14段:失眠症来袭,马孔多人应对不止。(3)小说节选部分情节展开的动力是什么?简要介绍课文选段及之前的情节: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马孔多小镇。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普赛人偶尔来访,带来望远镜、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布恩迪亚与吉普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阿尔卡蒂奥时,无意发现了邻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到来。马孔多与繁华的世界建立了联系后,丽贝卡来到马孔多布恩迪亚家,带来了失眠症。(4)面对失眠症,马孔多人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毫不在意—兴高采烈—警觉紧张—习以为常(5)得了失眠症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做出的努力:1、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她把丽贝卡和其他的孩子隔离开来,防止传染;2、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3、人们在物品上贴标签写下使用方法等,努力摆脱这种健忘的病。寓意: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6)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孤独?1、地理位置上:马孔多是孤独的,它地理位置偏僻,难以与外界沟通;2、生活方式上: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布恩迪亚整日忙于整治市镇,乌尔苏拉忙于照看家庭。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又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而丽贝卡自始至终有很多怪癖;3、精神交流上: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几个相同的名字。家庭成员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三)重难点分析(1)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及在课文选段中的表现(重难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1、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氛围;2、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3、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魔幻现实主义在课文选段中的表现:1、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是魔幻的;2、奥雷里亚诺沉溺于金银艺实验,他能发表预言;3、丽贝卡的怪癖及失眠症和健忘症的蔓延;既有现实的影子,也有魔幻的虚构成分。(2)分析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的人物形象(难点)布恩迪亚人物形象:1、做事执着而有魄力。他是村子里富有进取心和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2、极有责任心。意识到失眠症入侵了镇子,便召集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情控制在村镇之内;3、易于接受新事物。“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乌尔苏拉人物形象:1、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说马孔多的创建者,也是马孔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2、意志坚定,疾恶如仇。她不仅阻止了布恩迪亚的搬迁计划,而且扭转着一切使布恩迪亚家族混乱的倾向,是家族的守护者。(四)课堂小结《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杈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挤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味、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学生需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与心得体会,需要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及在课文选段中的表现、布恩迪亚和乌尔拉苏的人物形象等。并找《百年孤独》中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供学生进行赏析,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对该课文的学习心得。最后,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外国小说时要创设情境,体验文本情感、理解作品主题并探讨作者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力图表达怎样的主题。而我们要做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推荐相关外国文学阅读书目,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此外,课前要做好预设,课堂要随机应变,课后要及时反思,才能真正以知识的引导人的角色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以上就是我的外国小说教学策略,希望能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学语文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