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85年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A.冷战对峙 B.苏联模式僵化 C.经济全球化 D.反殖民主义
2.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防止西欧这一资本主义阵地因经济凋敝、政局动荡或发生革命而落入苏联势力范围,美国(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建立北约组织
C.推行马歇尔计划 D.制造德国分裂
3.如下图是《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示意图》,说明( )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C.苏联经济改革成效巨大 D.苏联对东欧的改造具有强制性
4.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东德、西德的对峙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马歇尔计划的启动
5.冷战时期的“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实质是
A.军事政治集团 B.法西斯侵集团 C.区域性经济组织 D.国际经济组织
6.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华约 D.杜鲁门主义
7.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如下图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A.北约的建立 B.德国的分裂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8.“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 )
A.开始于马歇尔计划 B.正式形成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武装冲突 D.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9.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B.欧洲一体化实现
C.非军事化政策推行 D.马歇尔计划实施
10.揭示历史事件之问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府
B.苏联模式―实行余粮征集制―推动农业集体化
C.铁幕演说―援助西欧经济―实行杜鲁门主义
D.美苏争霸―爆发“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
11.1945年5月某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在新的“战争”中采取的经济行动是
A.建立北约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建立经互会 D.实行杜鲁门主义
12.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B.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揭开了“冷战”序幕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D.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材料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主编 《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纺织业中传统印花工艺是工人使用刻有阴文的木模版在印花布底料上印图案,生产效率很低。印一匹28码长的布要用手工操作蘸墨印模448次。在19世纪后期机械纺织印刷----滚筒印花机被引入。握印模的人手换成了圆柱形的金属滚筒,图案就刻在上面。着墨过的滚筒碾过布面,印花过程就快速、精确地完成了。
——《剑桥科学史·技术发展简史》
材料四: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当时,西欧很多国家在大炮和飞机的轰炸下,到处是残砖断瓦,人民流离失所……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1)材料一中“力量”的商品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所述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五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的胜利
1944年6月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这两种战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目标的巨大障碍。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袁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哪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苏联之间关系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些矛盾和分歧最终导致了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局面,我们称之为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951年,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成立,总司令是美国人艾森豪威尔。
——摘编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两党立法,表达了国会对北约的坚定支持,拒绝总统特朗普潜在尝试退出北约的任何努力。该法案还呼吁北约各成员国履行承诺,即将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众议员帕内塔强调,美国留在北约对阻止俄罗斯的战进攻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9年1月23日海外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约”是一个什么组织?它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2)据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对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规定的?
(3)结合材料二,说明美国国会拒绝特朗普尝试退出北约的主要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军事政治大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一定要划分利益范围,因此形成冷战对峙,争霸必不可少。所以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冷战对峙。A项符合题意;苏联模式僵化,导致苏联解体,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排除C项;反殖民主义,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防止西欧这一资本主义阵地因经济凋敝、政局动荡或发生革命而落入苏联势力范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排除A项;建立北约组织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苏联之手通过军用飞机握住匈牙利之身,这体现出军事控制,说明苏联对东欧的改造具有强制性,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大国沙文主义,不是说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苏联经济改革成效巨大,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选项A不符合题意;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德国被分区占领,苏占区成立了东德,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选项B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都是军事政治组织,A符合题意;BCD项与北约和华约无关,排除,故选择A。
6.D
【解析】
【详解】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是冷战开始的标志,D项正确;1991年的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标志,排除A项;1947年7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的经济援助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排除B项;华约、北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漫画“美国、美元、欧洲经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史实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以控制西欧,进而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北约是1949年美国等12国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公开干涉别国内政,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对抗状态”是指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的开始,排除A项;北约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B项;冷战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实施了冷战政策,为了遏制苏联经济的发展,1947年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的复苏,所以1948年至1952年欧洲经济发展迅速,D项正确;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时间是196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3年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非军事化政策是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的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时期,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被分割的两大占领区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彻底分为两个敌对的主权国家,D项正确;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府,排除A项;实行余粮征集制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排除B项;援助西欧经济的措施是实施马歇尔计划,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并结合所学可知,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后来的冷战。美国在新的“战争”即冷战中采取的经济行动是推行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上援助西欧为目的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B项正确;建立北约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A项;建立经互会是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采取的反击措施,排除C项;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
【详解】
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项错误,符合题意;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经济上表现,主要是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排除C项;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3.(1)改进(改良的)蒸汽机。
(2)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使阶级矛盾激化。
(3)手工到机器(注:机械)。
(4)新航路开辟推动历史进程。(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5)二战使欧洲衰落;冷战。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力量”的商品指的是改良的蒸汽机。
(2)
根据材料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知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二“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可知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使阶级矛盾激化。
(3)
根据材料三“纺织业中传统印花工艺是工人使用刻有阴文的木模版在印花布底料上印图案,生产效率很低。……筒印花机被引入。握印模的人手换成了圆柱形的金属滚筒,图案就刻在上面。着墨过的滚筒碾过布面,印花过程就快速、精确地完成了。”结合所学可知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为从手工到机器。
(4)
根据材料四“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5)
根据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当时,西欧很多国家在大炮和飞机的轰炸下,到处是残砖断瓦,人民流离失所……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可知二战使欧洲衰落。根据材料五“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可知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因素是冷战。
14.(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
(2)由战时同盟关系到对立。
(3)美国想称霸世界,而苏联则企图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冷战。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表格和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根据表格和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
(2)
根据材料一表格和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可以得出,美国、苏联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由战时同盟关系到对立。
(3)
根据材料二“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这两种战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目标的巨大障碍”可知,主要原因是美国想称霸世界,而苏联则企图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局面,我们称之为冷战。
15.(1)军事实体组织;遏制苏联扩张。
(2)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
(3)美国留在北约对阻止俄罗斯的战进攻至关重要。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是军事实体组织;成立的目的是遏制苏联扩张。
(2)
根据材料二“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两党立法,表达了国会对北约的坚定支持,拒绝总统特朗普潜在尝试退出北约的任何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
(3)
根据材料三“众议员帕内塔强调,美国留在北约对阻止俄罗斯的战进攻至关重要”可归纳出美国留在北约对阻止俄罗斯的战进攻至关重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