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高二物理必修三
11.3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由 知
要测量导体的电阻率,我们必须要测量导体的电阻、长度和直径。首先考虑长度和直径,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但刻度尺只能精确到mm,高中物理中,我们需要学习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即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长度
直径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游标尺
主尺
外测量爪
深度尺
内测量爪
被测球体
紧固螺钉
可测:管状物体的内径
可测:筒状物的深度
圆柱体的外径
物体的长度
物体的厚度
可测
10分度
1.将量爪并拢,查看游标和主尺身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如果对齐就可以进行测量。
2.测量时,右手拿住尺身,大拇指移动游标,
左手拿待测外径(或内径)的物体,使待测物位
于外测量爪之间,当与量爪紧紧相贴时,拧紧紧固螺钉。
用量爪卡紧物体时,用力不能太大;
卡尺测量不宜在工件上随意滑动,防止量爪面磨损。
使用后要擦干净,将两尺零线对齐,放入卡尺专用盒内,存放在干燥处。
——刻数原理(以十分度为例)
主尺:
游标尺:
0
1
0
10
cm
10mm
9mm
1mm
0.9mm
“错位”的设计实现了“放大“的功能
游标卡尺
0
1
0
10
cm
思考:主尺和游标尺的刻度依次相差多少呢?
0.1mm
2mm
1.8mm
3mm
2.7mm
5mm
4.5mm
8mm
7.2mm
主尺:
游标尺:
整数(主尺)读数(mm):
小数(游标尺)读数(mm):
(看游标尺零位的左侧数值)
+
只有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重合
3
0
10
27mm
读数 =
整数(主尺)(mm)
+
小数(游标尺)(mm)
L =
27mm
+
0.7 mm
= 27.7mm
0
5
10
0
1
0
10
20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分度
50分度
20分度
精度
0.1mm
精度
0.05mm
精度
0.02mm
0 1 2 3 4
测量值:11 mm + 6×0.1mm=11.6mm
0 10
cm
读数练习1
测量值:26 mm - 6×0.9mm=20.6mm
0 1 2 3 4
0 10
读数练习2
测量值:20 mm + 6×0.1mm=20.6mm
减法
加法
游标卡尺的读数,不需要估读到下一位
首先看游标尺总刻度确定精确度;
接着看游标尺零线,从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
再看游标尺(不计0刻度线)与主尺对齐线读出小数;
最后确定测量结果。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所以可动刻度每一小格表示0.01mm。
固定刻度
(mm)
可动刻度
(mm)
半刻度
1. 先读固定刻度,
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2. 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n×0.01mm
3. 最终读数结果为:
整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估读)
练习读数
1.783 mm
1.780 mm
0.260 mm
4.700 mm
利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利用刻度尺可以测量长度,那么电阻该如何测量呢?
1. 连接好电路,接线时开关断开
次数 1 2 3 4 5 6 7
电压U/V
电流I/A
3. 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2. 开关闭和前,将滑动变阻器调到电阻丝为0的位置
4. 描点做出U-I图像,利用图像求得电阻R = Ω
测定电阻丝的电阻率

3. 实验完毕,拆除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2. 读出室温,填入表格
当温度为 ℃时,该电阻丝的电阻率ρ =
从书本的数据中查得,该电阻丝的材料可能是
1. 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会造成误差
2. 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 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 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误差
结论:
误差: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