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轨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原则,鉴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阐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
关键能力:
在全球视野中,比较各国发展道路,探究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2.科学精神: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工人阶级自我解放的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公共参与: 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诞生标志;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未来。
教学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本课内容即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学习过程】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议题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探究与分享一:
视频展示: 播放视频《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资料补充: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哄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链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在这种制度下,竞争、纠纷和战争将永远终止,人们从最早的幼年时起,就养成为人谋幸福的习惯。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方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会》
情景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与之相对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为什么 这些思想客观上有何历史意义?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资本主义制度/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的矛盾。一些先进分子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社会,于是抨击并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不能/为什么:①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历史意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空想的学说。(注意:每个问题的答案用/分隔开)
探究与分享二:
展示材料: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了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的自发的起义。起义导火线是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起义工人扩大到3000人,工人们发出了反制的呼声,他们高唱《血腥的屠杀》战歌,痛斥工厂主残酷剥削。工人们捣毁工厂主的住宅和机器,焚烧了票据、帐簿和仓库,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展开了搏斗,表现得十分顽强、勇敢,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镇压。
英国宪章运动: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宪章运动的经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宪章派的斗争也为英国工人阶级争取到一些胜利,为了避免宪章运动的重演,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作出一些让步:宪章运动失败后,运动的参加者中有一部分人迁居美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他们把民主思想的种子传播到这些地方,为这些地方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该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先进的政党和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但他们的起义具有重大意义。他们独立地提出本阶级的要求,并为之进行斗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情景探究:工人能够通过起义的方式与资本家斗争说明了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有什么教训?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意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教训: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探究与分享三:
展示资料:材料一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在工场主和包买商残酷剥削下,丝织工人和手工业者生活极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多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成功与包买商谈判达成最低工价协议,但随后包买商撕毁协议。1831年11月21日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自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 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起义很快被政府调来的军队所镇压。
材料二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丝织工人起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发布禁止工人结社集会的法令。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起义者在旗帜上写着:“我们为之斗争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的成员组成总委员会领导这次斗争。起义群众同政府军在里昂郊区和市内进行6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
情景探究:1.两次里昂工人起义有何不同?2.这反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哪些形式?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次里昂工人起义,主要是争取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第二次里昂工人起义,除了经济斗争外,更有推翻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斗争。不同的斗争目的,反映了工人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的提高
斗争形式:
经济斗争:捣毁机器、经济罢工、游行示威
政治斗争: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最高)
思想理论斗争:宣传革命思想、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对斗争
议题一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进步性、局限性)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意义)
议题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探究与分享一:
视频展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情景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吸收了哪些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科学性和意义?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唯物史观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把利润归结为对无酬的别人劳动的占有;大卫·李嘉图坚信,由工人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的价值是社会各个剥削阶级一切收入的源泉……)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科学性:①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②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性: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个“揭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探究与分享二:
展示视频:《共产党宣言》
情景探究: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请尝试总结《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哪些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对无产阶级政党做了阐述:《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是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原理的伟大著作。
③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
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知识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的过程
议题二知识点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是谁?
2.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内容、意义)
3.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内容、意义)
议题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仅仅存在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马克思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探究与分享一:
展示材料: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情景探究: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探究与分享二:
展示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继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情景探究:结合历史知识,说说继苏联之后,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继苏联之后还有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中国、蒙古、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实践终将走向光明: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议题三总结: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社会主义实践的历程
课堂总结:1.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