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章 科学入门 复习课
【知识梳理】
一、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块状用 ,粉末用 ,可用 来代替药匙。药品送底过程中,粉末要防止沾在 上,块状要防止 容器。
(2)液体药品:瓶塞要 ,两口 缓倒,标签要朝向 。
2.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试管保持竖直,将胶头滴管 悬于试管口 , 伸入试管内,使用过 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要立即 。试剂瓶上的滴管 洗涤,要专管专用。
3.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加热时用酒精灯 。要用 点燃酒精灯, 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熄灭时要用 灭, 用嘴吹灭。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手握试管夹的 ,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而且应该从试管的 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 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
二、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单位是 ,符号是 ,其他单位还有
和 等。
换算关系如下:
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2)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
a.弄清楚它的 ,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b.弄清楚它的 ,即它的测量范围。
c.弄清楚它的 ,即最小刻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 。
②使用时:
a.放正确:刻度线 。
b.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刻度 。
c.读正确:先读 ,再读一位 。
d.记正确:数值一定要写明 。
2.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 。较小的体积单位是
和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和 。换算关系
如下:1米3= 分米3,1分米3= 厘米3, 1分米3= 升,1厘米3= 毫升。
(2)形状规则的物体:用 直接测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液体体积可用 或 直接测量。测量时要注意:
①放平稳:放在 上。
②细观察:观察 、 。
③读正确:视线要 于筒壁,并与凹液面最低处 。仰视时,读数偏 ;俯视时,读数偏 。
 (4)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常用 。其步骤为:
①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②将被测物体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全部浸没,读出体积V2。
③所测物体的体积为 。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的单位为 ,符号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定为0,水 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摄氏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有 温度计、 温度计等。家庭用温度计有 。
  ②原理: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 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 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 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
(4)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①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至 ℃,最小刻度为 ℃。
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别细而 的管子,水银柱可以在此处断开。故体温计 (填“可以”或 “不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三、科学探究
1.一般过程: 、 、制订计划、收集证据、结论与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过程可能涉及所有要素,也可能只涉及部分要素。
2.基本方法: 法,只改变要研究的 个变量,而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
3.评价环节往往要考虑到是否设置了 组,实验对象太少导致结论存在

【专题讲练】
【精选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熄灭酒精灯应当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要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取化学药品时,无论其性状如何,都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取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贴,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手心,防止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
【精选题2】 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     

(2)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附有水珠:   。
【解析】(1)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如果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可能会使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从而腐蚀标签。
【要点点拨】
做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各项规范,这样不仅能保证实验效果,也可以保障我们自身安全及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常用仪器的操作一般遵循三个原则,即防危险原则、防污染原则和防损坏原则。防危险原则指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比如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污染原则指试剂要避免被其他试剂污染,如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等。防损坏原则指操作时应避免损坏仪器,如在试管内放入块状药品时试管应先横放再缓缓竖立,加热试管时应先将试管预热等。
【精选题3】如图1 1所示,现用甲、乙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 尺测量时准确度高。用   尺测量时,尺子放得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用乙尺测得长度是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
图1 1
【解析】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必须要“放正确”,即刻度尺跟被测物体长度平行,尺的刻度面必须紧贴被测物体。显然甲刻度尺放得不正确;同时由于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厘米,乙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毫米。读数时可以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刻度值越小,读数就越准确,即乙刻度尺更准确。根据图中所示,用乙尺测得长度是8.95厘米-4.20厘米=4.75厘米。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长度,则只能估读到毫米,即为4.7厘米。
【精选题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水及石块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做此实验选择    (填“甲”或“乙”)的方法误差会小些。
(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实际偏大的是    (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 2所示,那么该石块的体积是 厘米3。
【解析】 采用乙的方法,取出石块之后,石块上带有水,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大。采取甲方法,V石=130毫升-110毫升=20毫升=20厘米3。
【精选题5】 小李同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 测出的温度偏   (填“高”
   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 3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
【解析】 从图甲可见温度计玻璃泡与烧杯底部接触,烧杯底部温度高于水温,因此测量值会偏高;图乙温度计示数从下向上增大,因此必定是0 ℃以上,又因为最小刻度为1 ℃,故读数为69 ℃。
【要点点拨】
1.科学中会用到很多测量仪器,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刻度尺 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他仪器,应特别注意。
2.一些物体的测量无法直接进行时,可用特殊测量方法,如累积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等。
3.使用量筒读数时,若俯视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其读数要比平视时大;若仰视读数,则刚好相反,其读数比平视时小。所谓“仰(羊)小俯(虎)大”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4.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关键是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充分的另一含义是不能接触别的物体。温度计读数要注意辨认0 ℃以上还是0 ℃以下。
【精选题6】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进行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解析】本题要探究的问题是“汽车遮阳帘是否有遮阳效果?”,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就要控制其他条件一样,只有是否使用遮阳帘的差别,即用装有遮阳帘和没有装遮阳帘的汽车来进行比较。题中只是对分别装有三款遮阳帘的汽车进行了实验,缺少对照组。采用光线比较强的中午来进行实验效果最明显。
【精选题7】某种鸟类,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破蛋远远弃置于巢外。为探究此种行为的目的,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种鸟的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边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乌鸦)吃掉的百分比,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厘米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 没被乌鸦吃掉的蛋/颗 被乌鸦吃掉的百分比/%
10 42 58 42
100 32 68 32
200 21 79 21
(1)你认为该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而设计的?
            。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鸟类的这种行为:
             。
【解析】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被吃掉的百分比越小。因此,将蛋壳放在远离蛋的位置可以保护蛋。
【精选题8】小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如琴弦的粗细、长短、材料等。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7种规格的琴弦。
编号 A B C D E F G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尼龙
  长度/厘米 60 60 60 80 80 100 80
横截面积/毫米2 0.76 0.89 1.02 0.76 1.02 0.76 1.02
(1)测量结果显示,A、B、C三组中,A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小华比较A、B、C三组琴弦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只有    不同,由此得出A、B、C三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猜想 (填“一”“二”或 “三”)。
(2)请你参考小华的分析过程判断,A、D、F三组的测量结果能用来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           的关系。
【解析】 (1)A、B、C三组相比较,材料与长度相同,不同的是琴弦粗细,因此A、B、C三组可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2)A、D、F三组琴弦材料与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因此这三组研究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精选题9】 “知了、知了……”烈日当头,天气异常炎热时,蝉的鸣叫声异常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小明想:蝉的鸣叫声与夏天的高温炎热有关吗?他捉了10只蝉,按不同的温度条件把它们分成10组,测得每组蝉发出的鸣叫声的强弱(用分贝表示)如图1 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只有雄蝉会鸣叫)
图1 4
(1)小明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2)小明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不足,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                ;
②            。
(3)根据图1 4,小明得出结论:蝉的鸣叫声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这样的结论是不严谨的, 请加以修正: 。
(4)请根据材料再提出一个影响蝉鸣叫的问题: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蝉的鸣叫声与夏天的高温炎热有关吗?”,实验变量是温度。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不足,一是没有控制蝉相同,二是每组1只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偶然性。
(3)实验结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鸣蝉的数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
【要点点拨】
1.对于“提出问题”环节: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特别是要理解题干中所要探究的意向,才能提出针对性问题。提出问题的常见思路有“是什么”“怎么样”或 “为什么”等。
2.对于“进行猜想和假设”环节:一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假设或猜想要合理,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出事物的联系,运用科学方法提出有一定依据的猜想和假设。
3.对于“制订计划,设计实验”环节:分析影响实验结 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各种变量(包括 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与分类,然后把有关变量转化为可测量、可感知的量。
4.对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环节:要紧扣实验目的,对实验方案进行思考,在准确描述、记录、细心绘制的 基础上予以解答。
5.对于“解释、检验与评价”环节:要善于利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与整理,通过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同时紧扣实验目的,从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6.对于“表达与交流”环节:要善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公式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参考答案 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 复习课
【知识梳理】
1.镊子,药匙,纸槽,内壁,砸坏。
倒放,紧挨,手心。
2.竖直,正上方,不能,冲洗。,不需要。
3. 2/3,外焰,火柴,不可用,灯帽盖,切不可。
4. 1/3;长柄,底部,1/3, 45°,自己或他人。
二、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
1.(1)米, 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和纳米(nm)等。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00000微米=1000000000纳米。
(2) ①零刻度线位置, 量程。
最小刻度,准确程度。
②紧靠被测物体, 垂直, 准确值,估计值, 单位。
2.(1)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和立方厘米(cm3);升(L)和毫升(mL)。换算关系
如下: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 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2)刻度尺
(3)量筒或量杯: ①水平桌面上。②最小刻度、测量范围。③垂直齐平。小;大。
(4)排水法, V2-V1。
3.(1)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腾,1。
(2)水银、酒精,体温计、气温计。②热胀冷缩。
(3) ①量程。②玻璃泡。③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相平。
(4) ①体为35℃至42℃,0.1℃。②弯曲的,可以。
三、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2.控制变量,一
3.对照,偶然性。
【专题讲练】
【精选题1】【答案】 D
【精选题2】【答案】 (1)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2)试管各部分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破裂
【精选题3】【答案】 乙 甲 4.75厘米 4.7厘米
【精选题4】【答案】 (1)甲 (2)乙 (3)20
【精选题5】【答案】 (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2)高 (3)69 ℃
【精选题6】【答案】 (1)B (2)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精选题7】【答案】 (1)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被吃掉的蛋的百分比越小 (2)将蛋壳放在远离蛋的位置可以保护蛋
【精选题8】【答案】 长短 材料 (1)粗细 一 (2)长短
【精选题9】【答案】 (1)温度 (2)蝉应改为身体状况相近的同种雄性蝉 10只蝉应改为100只,然后均分成10组 
(3)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鸣蝉的数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 (4)鸣蝉叫声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有关吗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