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题班会】行是知之始——提高学习行动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主题班会】行是知之始——提高学习行动力

资源简介

【高中主题班会】行是知之始——提高学习行动力
高中学习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扰:同样都确定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有的同学总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有的同学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在后退,这是为什么呢?造成这两种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在于对目标和计划的执行力不同。本次主题班会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认识到学习中行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事开始提高学习行动力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活动导入
“心口不一”游戏规则:听指令,一边重复口头指令,一边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如听到“向前一步”则说出“向前一步”同时做出退后一步的动作。
一、行是知之始
01
学生分享
在“心口不一”这个游戏中,你成功了几次?通过“心口不一”这个游戏,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点评:当我们“言”与“行”不一致时,做事的节奏往往容易被打乱,顺利达到目标也更难。
02
故事分享
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一直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锄头,还弄坏了他的播种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锄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这么多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处理掉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轻而易举地清出地里。
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活动一:
活动二:
尖毛草定律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号称“草原之王”。它成长的半年里,是全草原里最矮的草。但半年之后,水季来临,几天它就能窜到两米多高。人们探究原因,才发现:在之前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向地下生长了足足28米!在雨季来临之前,矮小的它,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土壤里,不动声色地为自己积蓄力量。当一场大雨来临,其他树木都承受不住雨水冲刷,只有它厚积薄发,成功逆袭。
教师点评:在毛尖草定律中,如果不是毛尖草长达6个月中的不断生长,那绝不会有它成功逆袭的时刻,毛尖草的行动是获得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03
活动小结
无论是生活中或是学习上的计划与问题,只有行动起来,才可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完成计划从而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想绕过,或者拖延,计划或问题就像老农的那块石头,会永远压得你透不过气来。
二、行动与命运
故事分享
陶行知改名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一生中曾三次给自己改名。父母给他取名陶文浚,到了19岁,读大学期间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但很快,他认识到其中的唯心论色彩,于是把王阳明的学说翻了个个儿,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到了43岁时,再一次给自己改名“陶行知”。不过,陶行知很快又认识到,“从行到知”只是认识的第一阶段,再由知到行又是认识的更高阶段,他曾写了一首小诗: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就是他的“行—知—行”理论。
“认领行动”
教师事先准备好各色卡片,写上与学习相关的小行动,如“每天早上6:30到班”、“每天积累10个英语单词”、“每天向老师请教一道问题”等,由同学们各自认领一个小行动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打卡完成。
活动小结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三、课堂总结
本次主题班会分别以三个小故事作为三个学生活动的引子,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与“行动力”相关的经历,通过亲身经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里、学习中行动力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认领行动”的活动意在实现从课堂到课外的联通,让学生将班会课中学习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也正本节课学习目标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