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社会历史的本质目标任务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领悟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科学精神: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立足基本国情,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预习导学【教材导学 知识梳理】(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⒈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⑵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⑴经济领域: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⑵政治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⑶精神文化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⒈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⑴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⑵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⒊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质”) 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是不同的,并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②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变化”)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时间上: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②性质上: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说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4.社会存在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5.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课堂实录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孔乙己文学登上热搜,引起了全网热议》师: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何创造的?新课讲授总议题:社会历史的本质议题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议学情境:播放视频《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展示材料: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下著名的一段话:“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大多数西方哲学家都把劳动看作是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具有外在目的性的劳累、艰辛乃至痛苦的活动。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实现了“劳动”范畴的革命性变革,从劳动塑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实现自由三个层面建构了科学劳动观。劳动为科学说明人的本质提供了一把钥匙。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劳动观基础上,科学论述了劳动是人自我确证的本质,突出了劳动塑造人、发展人的作用。他认为,劳动对人的历史生成所具有的前提意义,不仅表现在人类起源方面,而且表现在人的现实生成方面,它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人也在劳动中不断丰富自我、成就自我。正是基于劳动对人的本质及其存在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材料,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⒈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2)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⑴经济领域: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⑵政治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⑶精神文化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议题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议学情境:播放视频《“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 200秒看我国生育政策演变》议学任务:我国生育政策在不同时期为什么不一样?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构成:(1)社会存在: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②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地理环境;人口。(2)社会意识: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②形式: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议学情境: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习近平说:“直到今天,继续‘赶考’的任务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永葆“赶考”的清醒,发扬奋斗精神,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我们党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议学任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议学提示:赶考”意识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③永葆“赶考”的清醒,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它指出: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原理总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知识拓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体系构建重点总结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2. 原理总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起源上:意识强化训练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道德上反而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个别官员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晚节不保,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个别老板有钱大肆挥霍,却随便找理由克扣员工的工资;一些人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担心被讹诈,故意将头扭向一边,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2.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中产生、在网民中流传、反映网民态度的语言。不少网络流行语诙谐有趣、简洁独特,例如: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太棒了;躺平:佛系生存方式等。透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我们往往能看到年轻人在网络社交中“求省求简”的“手聊”习惯,看到他们赋予文字符号的娱乐意味,看到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社会改革的期盼……这体现了( )①社会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社会意识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社会存在③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这些新词汇的出现说明( )①新词汇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②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最普遍且直接的社会文化心理。年度流行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气息与魅力,还能让我们观察社会,体悟生活,研判时代走向,汲取成功力量。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总是同步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1949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2022年习近平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①根本上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②表明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而自然变化③体现社会意识自身的传承性④说明科学的社会意识决定党的先进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电子榨菜”成为2022年度热词。“电子榨菜”是指吃饭时看的视频或听的有声书。科技进步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催生出新的文化产品与生活方式,不少年轻人在吃饭时喜欢就着“电子榨菜”。年轻人选择“电子榨菜”,重点不在于学习知识、品味经典,而在于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放松。由此可见( )①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变化发展的②热词“电子榨菜”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③生活理念的变化决定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变化④人们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祭扫等许多新祭扫方式悄然涌现。2023年清明节,各地兴起了云祭扫等文明低碳的清明祭扫新风尚。云祭扫满足了人们的多元需求,同时对推动文明祭扫有着积极意义。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源于实践的社会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具有前瞻性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④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存在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网络社会是新的人类社会形态,是新的人类文明体系。近来,大家为“下饭”视频或音频播客发明了一个新名词:“电子榨菜”,这些视频长度从十几秒到三五分钟不等,迎合了当下的快节奏生活。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很多人在吃饭、上厕所、乘地铁时玩手机刷视频。面对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任何国家都面临着如何进一步转型、适应和构建新的文明体系问题。为此,人类必须更新文明形态构建理念,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③社会意识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BBAAA B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