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琵琶行我的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描写的音乐形象,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2.把握诗歌主旨,领悟作者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背诵全诗。我的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典故导入同学们,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请问他们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今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这部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功训练:1、知识点学习(1)知识点1 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散思维2总览课文,试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散思维3诗人的情感最后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散思维4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为什么哭的如此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发散思维5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在他们人生历程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发散思维6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是什么牵线搭桥让两人有缘千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知识点演练:翻译小序①变式演练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变式演练2、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变式演练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题型训练选择题。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 B暮去朝来颜色故C凄凄不似向前声 D举酒欲饮无管弦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七言古诗《卖炭翁》和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都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作品。 D.白居易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五、学以致用翻译下列文言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第二课时我的学习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生活导入每课一诵1、学生整体背诵《琵琶行》前两段。2、琵琶女的演奏还在继续,在那悠悠的乐声中作者也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琵琶行》。基本功训练知识点练习(1)知识点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几次写到琵琶女演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识点2讨论分析第一段,作者送客时的景与情是怎样的?(一切景语皆情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识点3一贬二别三闷酒(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蓄满了势,这时沉寂(闷)之中飘来了渺渺之音,作者乍闻是什么情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识点4她是怎样出场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识点5请同学们自己的话概括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并谈谈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识点演练(1)变式演练1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演练2诗人如何描摹琵琶曲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演练3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变式演练4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题型训练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 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D.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 ]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学以致用 试翻译下列语句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参考答案一、导入略二、整体把握诗歌明确:被贬浔阳2、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歌女-弹琵琶曲 诗人-作琵琶行。一个受了伤的艺人和一个受了伤的文人之间的故事。(很受伤)明确: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哇哇哭。湿漉漉的诗书写着湿漉漉的泪,湿漉漉的泪浸泡着湿漉漉的心。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天涯 歌女-琵琶曲沦落 诗人-琵琶行。5、 自主本是京城女(1)出自京都我从去年辞帝京名扬京都女艺人(2)才华出众才气横溢大诗人年长色衰嫁商人(3)落泊失①伤琵琶女:“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伤己: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即同情别人又可怜自己。总之,两人都是由盛到衰,内心是悲伤的。天涯 歌女-琵琶曲 悲伤(盛→衰)沦落 诗人-琵琶行6、音乐三、变式演练:翻译小序①译:第二年秋天,(我)到湓浦口送客,晚上听见临船有个弹琵琶的,听那琴音铮铮地有京城乐曲的声调。②译:弹完曲子,(她现出)忧郁的样子,如今,漂泊沦落生活困苦,在各地辗转迁移。③译:因此写了这篇七言诗,吟咏并赠给她题型训练1.D2B五、名句背诵(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学以致用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都是秦王[这个不用抄上去,解释上说的是苏秦自己错,但是我们老师觉得是秦王的错,你如果想用苏秦就把“秦王”改成“我”]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说:“哪有事情办不成的?!”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成了六国的相印。第二课时生活导入略基本功训练1知识点学习知识点1三次: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知识点2景:夜:暮色暗淡,惆怅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微风吹动):枯叶衰草,秋风萧瑟,荒凉寥落。秋夜、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意象悲凉,清晰如画。茫茫江浸月:此时哀愁如茫茫江水无边无际,此时心绪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零乱不堪。作者的离愁别绪弥漫在茫茫江水中。情:(可以通过书上画三角符号的词语证明)惨-凄凉愁惨。悲凉、凄楚、孤寂知识点3“忽闻”“忘归”。诗人由述别情、写凄景引出琵琶女。心中欣喜、渴望之情已现,有词为证:寻、问、移、邀、呼、唤。知识点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它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羞涩),更表现了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无限的幽愁暗恨知识点5琵琶女本是京城一名歌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2知识点演练变式演练1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变式演练2①弹奏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娴熟连贯有节奏,技艺高超。②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大珠小珠”“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缓,松弛有度。③贴切的比喻:粗重像急雨,轻细像私欲,流利像莺语,凝滞像泉流冰下。④环境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了超凡的艺术魅力。⑤听众的反映:“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变式演练3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变式演练4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加强其形象性题型训练1、B2、C学以致用高祖长的很有帝王之相,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不跟着家里做生产之事。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泗水的亭长,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欺侮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负、王媪得酒肆赊酒喝。醉了就睡,武负和王媪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觉得很奇怪。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