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红旗渠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主题班会(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如何落实红旗渠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主题班会(七)

资源简介

“如何落实红旗渠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主题班会(七)
主题班会大比武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到红旗渠进行考察,他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班会设计
班会设计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到红旗渠进行考察,他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以此为背景,落实红旗渠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
班会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了解关于红旗渠的资料;课件
活动流程
一、 谈话导入
1.学生谈对今日林州的印象
2.10月28日习总书记来林州 质疑看什么?
(红旗渠不就是个渠吗?看什么呢?学习什么呢?为什么要建红旗渠?
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一起去了解曾经的林县是什么样子)
二、 活动一 探究为什么要建红旗渠?
1.往日林州
缺水,穷
水缺贵如油 十年九不收 荒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
2.时间:1960年,大旱
三 、活动二 走近红旗渠 重温历史奇迹当代版“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1.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主线路都建在太行山的半山腰,时而临绝壁,时而过断崖,时而钻山洞,时而跨渡槽,环境险峻恶劣。动工在特殊时期的1960年。在那个年代,没有重型机械,没有先进仪器,缺乏资金支持,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勤劳勇敢的数十万林县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饮水渠道,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凭什么?
县委书记杨贵面对质疑,“我们有55万人”
(一)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
“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
1.缺钱
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物资匮乏。但林县人民不等不靠,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投资、要材料,而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集体力量自己筹划。
林县人背着行李,走出太行山,走到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扛水泥,砌砖墙,什么苦活累活都干,挣的钱,几元、几十元,所挣的钱全部支持 红旗渠
2.没有道路自己修,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蹍,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抬筐自己编,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
(二)艰苦创业
1.10万大军出发了,群众里有主动推迟婚期的,有夫妻同行的,有父子齐上阵的。自带工具,自备口粮,就地支锅,沿路宿营。
修渠修到哪里,林县人民就把家安在哪里。
红旗渠建设者们在崖壁的豪迈誓言 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星空做被,大地当床,林县人民用意志书写辉煌。
2.在那个年代,没有重型机械,没有先进仪器,缺乏资金支持,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从事艰巨繁重的施工任务,有时要忍着饥饿艰难地劳作。吃的“早上糠、中午汤,晚上天池泡月亮”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
3.艰苦创业,重点在创。红旗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同时面临缺钱、缺粮、缺技术等重重困难,但林县人民终能绝壁穿石、创造奇迹,离不开创新。”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人创新了上百项工程、技术成果,培养出上万名铁匠、木匠、石匠。
修渠修到哪里,林县人民就把家安在哪里
工地上白手起家办起了炸药厂、水泥厂、石灰厂、修配厂、铁匠炉,发明了葫芦炮、瓦岗炮、连环炮、驴粪炮、牛粪炮等各式土炮,以及空运线、木轨道、土吊车等装置和明窑堆石烧灰法等技术,修制各种工具达38万件,共节约资金1293.92万元。
(三)团结协作
1.自1960年2月11日那天37000名民工浩浩汤汤奔赴太行山腰起,红旗渠再也没有孤独过,林县各村各个公社车推、驴驮、人扛,往前方运送物资;工业系统支开铁匠炉,建立工具修理组,还把大量的废弃轮胎拉到工地为民工掌鞋用;邮电系统负责架设通信线路,文化部门打竹板、响连天,组织文艺小分队活跃在工地上;新华书店送书到工地提供精神食粮;机关干部除了工作还要捐款捐物支援工地;家里老人妇女制土炸药;学生上下学路过工地也要捎上一块石头。可谓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 .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也是总干渠上最大的隧洞之一。300名青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凿出的青年洞。红旗渠修建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四)无私奉献
修渠十年,红旗渠建设工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81位同志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年轻的技术员吴祖太血洒太行,凌空除险的任羊成,
吴祖太,水利科班出身的他负责红旗渠设计工作,在遭遇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家庭变故后,依然坚守在红旗渠建设一线。在一次入洞勘察险情时,吴祖太被坍塌的巨石砸中,生命定格在了27岁。
2.衡武崖,百姓叫它鬼门关,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必经之路。工程开始不久,炸开的山石从悬崖上滚落,造成多名渠工死亡,接二连三的重大伤亡事故让修渠进步被迫搁置,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任羊成第一个报名参加除险。带领除险队员终日悬荡于峭壁之上,头顶是悬崖峭壁,身下是万丈深渊,他腰系大绳,双手持挠钩排除松动的石头,冒着生命危险,清除残碎石块。在一次高空除险时,一块从头顶落下的石头砸掉了他的四颗门牙。
在红旗渠前修建过程中十年 81位干部群众牺牲,最大的63岁,最小的17岁。
四 、活动三 联系自己 谈感受
现在的红旗渠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水利工程,它更多的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一直继承发扬下去的民族精神。
1.课件 :习总书记的话
2.联系自己: 手套上的刺
3.交流
五、总结
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镌刻在每一块太行山石上,融入每一滴红旗渠水中。这面精神旗帜,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当历史的接力棒传至我们手中,我们将无畏向前,开拓创新不懈奋斗做红旗渠精神的忠实传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