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描述与分类:①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解析与论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必然性。
3.预测与选择:①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4.辨析与评价: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考点角度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
①半殖民地 ②人民解放 ③人民幸福 ④成立 ⑤“一化三改” ⑥1956 ⑦巩固 ⑧社会生产力 ⑨社会主义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2)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3)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复兴之路
(1)探索复兴之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选择复兴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封建势力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1)过程: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意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过程: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②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2)道路: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胜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5)步骤
①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③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旧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外 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道路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世界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毛泽东思想
(1)创立: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意义: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国营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1954年宪法
(1)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2)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4.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必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3)意义: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中共八大
(1)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内容
①主要矛盾: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单选题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重走“进京赶考之路”,重温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有利于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③:“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①②均符合题意。
③④: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都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从1956-2022年,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可见,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②说法错误。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从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昭示( )

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最佳道路
②各国历史的多样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
④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让当时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走向新生的光明前景,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有借鉴意义的现代性方案,但不能说是最佳道路,故①错误。
②: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故②错误。
③:由李大钊“第三新文明的设想”、毛泽东“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到习近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故③正确。
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2023·浙江·高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排除。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排除。
③④: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也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
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
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
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模拟预测)毛泽东同志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通过武装割据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通过发动农民起义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答案】A
【详解】A: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割据夺取革命的胜利,A正确。
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错误。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C错误。
D:题中强调新民民主义革命道路问题,未涉及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023·安徽·一模)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答案】A
【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
④: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④排第三位。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故正确排序是③→①→④→②。
故本题选A。
3.(2023·浙江·模拟预测)毛泽东曾说过,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这个抄是必要的,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这里的“独立写字”是指(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B.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详解】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材料中“独立写字”是指1957年以后,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然后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是指1957年以后要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符合题意。
C: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与题意要求的时间不对应,C不符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2023·吉林·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不选。
②③: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③入选。
④: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还没有实现现代化,④不选。
故本题选C。
5.(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模拟预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可以说,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底气。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政治保证
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障
④脱贫攻坚彻底消除了贫困问题,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故①错误。
②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障,是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底气的体现,故②③正确。
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下表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的革命总结。据此分析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大革命 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各类运动,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 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打破历史规律,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材料要求分析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根据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的革命总结,可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③正确。
④:规律是客观的,打破历史规律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7.(2023·浙江绍兴·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下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历程,据此可推断(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明确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工业化道路的前途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作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方向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改革开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性质和路径
④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明确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工业化道路的前途方向,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①正确。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工业化道路,这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正确。
③: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且中国式现代化是进入新时代后才提出,③错误。
④: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近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系统反映了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①②正确。
③: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③不选。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9.(2023·辽宁·模拟预测)“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司合营的招牌。”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 )
①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伟大意义在于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①正确。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不符合题意。
③: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正确。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2023·河北秦皇岛·校联考三模)1949年到1956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以上这些措施反映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详解】A:材料中粮食、油料、食油、棉花、棉布都属于农产品,而且由国家统一收购和供应,这体现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符合题意。
B: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不符合题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开始实行的,和材料的时间段不符合,C排除。
D: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排除。
故本题选A。
11.(2023·辽宁·校联考三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和盖世豪情塑造了人民群众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业。这表明( )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
B.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坚持工农联盟,坚持武装夺取政权
【答案】D
【详解】ABC:材料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和武装斗争,未强调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BC不符合题意。
D:“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坚持工农联盟,坚持武装夺取政权,D正确。
故本题选D。
12.(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长征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该成就取得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适合我国的国情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③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④新中国废除了封建专制政治激发了人民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1949年新中国废除了封建专制政治激发了人民积极性,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同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这两项与材料中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时间不相符,也不是该成就取得的原因,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 )
A.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B.开启了我国聚精会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意味着党将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答案】C
【详解】A: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A错误。
B: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B错误。
C:党的八大规定党和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正确。
D:党的八大提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实现了”说法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C。
二、简答题
14.(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可是,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
【答案】①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在经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取得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④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历史贡献
考点考查: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作答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回答这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具体内容及其带来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读材料。通过标点符号,特色句式或段落等,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键词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取得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关键词④: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5.(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答案】(1)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分析】背景素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1)本小问属于简答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知识,依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从原因角度回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可联系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②: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联系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关键词③: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联系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课标要求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体系构建
考点梳理
真题在线
模拟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描述与分类:①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解析与论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必然性。
3.预测与选择:①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4.辨析与评价: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考点角度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
①半殖民地 ②人民解放 ③人民幸福 ④成立 ⑤“一化三改” ⑥1956 ⑦巩固 ⑧社会生产力 ⑨社会主义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2)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3)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复兴之路
(1)探索复兴之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选择复兴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封建势力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1)过程: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意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过程: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②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2)道路: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胜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5)步骤
①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③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旧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外 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道路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世界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毛泽东思想
(1)创立: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意义: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国营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1954年宪法
(1)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2)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4.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必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3)意义: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中共八大
(1)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内容
①主要矛盾: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单选题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从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昭示( )

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最佳道路
②各国历史的多样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
④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浙江·高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模拟预测)毛泽东同志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通过武装割据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通过发动农民起义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2.(2023·安徽·一模)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3.(2023·浙江·模拟预测)毛泽东曾说过,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这个抄是必要的,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这里的“独立写字”是指(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B.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023·吉林·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模拟预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可以说,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底气。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政治保证
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障
④脱贫攻坚彻底消除了贫困问题,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下表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的革命总结。据此分析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大革命 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各类运动,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 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打破历史规律,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浙江绍兴·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下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历程,据此可推断(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明确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工业化道路的前途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作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方向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改革开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性质和路径
④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近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系统反映了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辽宁·模拟预测)“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司合营的招牌。”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 )
①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河北秦皇岛·校联考三模)1949年到1956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以上这些措施反映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1.(2023·辽宁·校联考三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和盖世豪情塑造了人民群众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业。这表明( )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
B.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坚持工农联盟,坚持武装夺取政权
12.(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长征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该成就取得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适合我国的国情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③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④新中国废除了封建专制政治激发了人民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 )
A.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B.开启了我国聚精会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意味着党将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二、简答题
14.(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可是,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
15.(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课标要求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体系构建
考点梳理
真题在线
模拟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