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1.描述与分类:①改革开放的进程。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解析与论证: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3.预测与选择: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四大理论”和“四个自信”。4.辨析与评价:①改革开放的意义。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考点角度看,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一、改革开放的进程1.开启改革开放(1)决策: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历程改革 农村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 关键步伐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内容开放 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②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 ①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以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②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③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二、改革开放的意义1.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4)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5)一个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6)两个绝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坚持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邓小平理论(1)提出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坚持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形成理论①创立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②主要内容重心转移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示本质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战略 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③深刻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过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深刻意义: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3.科学发展观(1)形成过程: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2)主要内容: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深刻意义: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主要内容: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深刻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基础 立足基本国情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内容 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3.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1)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坚定自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①②均符合题意。③④: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都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从1956-2022年,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可见,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②说法错误。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故本题选D。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②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5.(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答案】D【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排除A。B: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B错误。C:该选项强调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材料不涉及,排除C。D: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正确。故本题选D。6.(2022·辽宁·高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表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①③符合题意。②: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排除。④: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B。一、选择题1.(2024·浙江·模拟预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实现“零的突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改革开放(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用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重大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表述错误。④: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2.(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能够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③航天事业大发展,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①不符合题意。②: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②符合题意。③: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③不符合题意。④:1992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0·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2019年10月1日,我国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关键抉择”方阵体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正确。②:“与时俱进”方阵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②错误。③:“科学发展”方阵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④:“伟大复兴”方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正确。故本题选B。4.(2023·浙江嘉兴·统考二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面对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亟需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转变。由此可以推知,改革开放( )①是新时代发展的战略安排 ②是新时期我党的所有实践创新的主题③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根据教材内容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排除。②: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党的所有实践创新的主题,不是改革开放,②错误。③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面对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亟需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转变,说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5.(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在一百多年来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书写出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认识②比较别人的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同步③远眺前行的路,从经验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坚定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书写出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要回看走过的路,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坚定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④符合题意。②: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同步”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③:要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经验出发”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6.(2023·广东广州·统考三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突出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四条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改革开放(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就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调节生产关系。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②符合题意。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③表述错误。④: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三大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7.(2023·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为完成综合探究“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某班同学分成四组进行探究,其中一组搜集到以下资料:2022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秉持“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合作。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3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从材料可以推断,该组拟定的主题可能是( )A.中国成就: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中国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C.中国智慧:中国日益显示大国责任担当,贡献中国方案D.中国贡献: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答案】D【详解】D:材料显示出中国秉持“上海精神”,加强与成员国团结合作;同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也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从这些材料可以推断,该组拟定的主题可能是中国贡献: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D符合题意。ABC:选项中的这些主题均与材料不符,ABC排除。故本题选D。8.(2023·浙江·模拟预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们党作出的这个重大历史结论和重要政治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不是“确立”,①错误。②④:“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④正确。③: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而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③错误。故本题选C。9.(2023·辽宁沈阳·沈阳二中校考模拟预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②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质上是处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加突出的是古今、中与西的先进思想理论、文化价值观念融合的问题,因此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错误。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错误。故本题选B。10.(2023·云南·统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②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11.(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和魄力。有外媒发文称,中国拉开了三十年来最大胆的经济社会改革序幕。下列对该决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姓“资”与姓“社”的问题 ②确认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③科学设计了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④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姓“资”与姓“社”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②:1984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②排除。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2.(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这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B.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C.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答案】D【详解】A:题干设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A排除。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而题干设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排除。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而题干设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排除。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阐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五个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号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表明“五个必由之路”( )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④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五个必由之路”是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新总结、新概括、新提炼,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前进方向,③④符合题意。①:“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①说法错误,排除。②:“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二、简答题14.(2023·吉林通化·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宏大全球视野推进全面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迈入新征程,改革开放如何再出发?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改革开放何去何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此作出了指示,党的二十大是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风向标、信号灯和指挥棒。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宏大全球视野推进全面开放”的科学性。【答案】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③我们必须推进全面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大考点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属于宏观切口知识限定,原设问可以转化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宏大全球视野推进全面开放,可以从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改革、为什么开放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关键词②:新时代十年、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可联系进入新时代基本国情没有变,需要深化改革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关键词③:宏大全球视野推进全面开放、回答世界之问→可联系推进全面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5.(2023·江苏常州·校考模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经过比较、鉴别、选择的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的“中国版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合乎历史规律、人民主体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从“两弹一星”到三峡大坝,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到“夸父一号”,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推动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是基于科学性、先进性、人民至上的价值性的优势。只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类历史跃迁规律的崭新制度形态,其优势源于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的“中国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经过比较、鉴别、选择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生动实践证明了的。【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写一篇短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需要结合材料,论证该主题。参考角度可以从它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至上性以及实践成就等角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课标要求考纲解读考情分析体系构建考点梳理真题在线模拟演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1.描述与分类:①改革开放的进程。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解析与论证: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3.预测与选择: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四大理论”和“四个自信”。4.辨析与评价:①改革开放的意义。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考点角度看,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一、改革开放的进程1.开启改革开放(1)决策: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历程改革 农村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 关键步伐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内容开放 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②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 ①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以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②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③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二、改革开放的意义1.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4)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5)一个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6)两个绝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坚持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邓小平理论(1)提出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坚持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形成理论①创立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②主要内容重心转移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示本质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战略 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③深刻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过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深刻意义: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3.科学发展观(1)形成过程: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2)主要内容: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深刻意义: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主要内容: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深刻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基础 立足基本国情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内容 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3.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1)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坚定自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2022·辽宁·高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一、选择题1.(2024·浙江·模拟预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实现“零的突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改革开放(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能够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③航天事业大发展,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0·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2019年10月1日,我国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浙江嘉兴·统考二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面对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亟需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转变。由此可以推知,改革开放( )①是新时代发展的战略安排 ②是新时期我党的所有实践创新的主题③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在一百多年来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书写出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认识②比较别人的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同步③远眺前行的路,从经验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坚定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广东广州·统考三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突出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四条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改革开放(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为完成综合探究“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某班同学分成四组进行探究,其中一组搜集到以下资料:2022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秉持“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合作。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3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从材料可以推断,该组拟定的主题可能是( )A.中国成就: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中国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C.中国智慧:中国日益显示大国责任担当,贡献中国方案D.中国贡献: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8.(2023·浙江·模拟预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们党作出的这个重大历史结论和重要政治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辽宁沈阳·沈阳二中校考模拟预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②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云南·统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和魄力。有外媒发文称,中国拉开了三十年来最大胆的经济社会改革序幕。下列对该决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姓“资”与姓“社”的问题 ②确认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③科学设计了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④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这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B.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C.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1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阐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五个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号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表明“五个必由之路”( )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④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14.(2023·吉林通化·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宏大全球视野推进全面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迈入新征程,改革开放如何再出发?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改革开放何去何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此作出了指示,党的二十大是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风向标、信号灯和指挥棒。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宏大全球视野推进全面开放”的科学性。15.(2023·江苏常州·校考模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经过比较、鉴别、选择的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的“中国版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合乎历史规律、人民主体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从“两弹一星”到三峡大坝,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到“夸父一号”,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推动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是基于科学性、先进性、人民至上的价值性的优势。只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课标要求考纲解读考情分析体系构建考点梳理真题在线模拟演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案(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案(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