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学案一.课堂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二.课堂知识建构(一)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发掘( ) 自诩( ) 残羹( ) 冷炙( ) 针灸( )吝啬 ( ) 孱头( ) 脑髓( ) 蹩脚( ) 玄虚( )给与( ) 孱弱( ) 自诩( ) 冠冕( ) 倔强( )(二)解读文本:1.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划出原文)2.看文章第8、9两节文字。面对“大宅子”,这些人有哪些态度?有什么行为表现?揭示了怎样的心理?如果说大宅子是比喻文化遗产,那么对待文化遗产有哪些错误态度?三.当堂限时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吝啬(sè) 玄(xián)虚 国粹(cuì) 譬(pì)如B.蹩(bié)脚 孱(càn)头 自诩(xǔ) 犀(xī)利C.脑髓(suǐ) 糟(cáo)粕 冠冕(miǎn) 残羹(gēng)D.针砭(biān) 给(geǐ)与 徘徊(huái) 剔除(t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董 摩登 礼上往来B.羡慕 磕头 残羹冷灸C.辨别 堂皇 栩栩如声D.荟萃 倘使 勃然大怒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____连清醒的青年们,____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____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A.因此 就 因为 B.因此 也 由于C.于是 也 因为 D.于是 就 由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在话筒前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穿了。B.他写了一篇文章批驳我的观点,礼尚往来,我也打算再写一篇文章回敬他。C.有了微波炉,那些残羹冷炙热起来就非常方便了,只要轻轻一按就行。D.邪教头目为了达到其罪恶目的,故弄玄虚,欺世诳人。5.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④⑤③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⑤②④6.思考:(1)“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2)第6节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3)第7节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四.课堂反思总结参考答案:1.(1)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他占有,挑选。(3)总之,我们要拿来。2.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门 孱头 逃避主义大宅子 勃然大怒 放火烧光保清白 昏蛋 虚无主义羡慕接受 欣然入室吸鸦片 废物 投降主义当堂训练答案1.B (玄xuán虚 糟zāo粕 给jǐ与)2.D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栩栩如生)3.C4.C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5.A6.(1)“抛给”、“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指有目的地、带恶意地输出。(2)“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去拿,二者本质不同。(3)“运用脑髓”是指用脑筋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放出眼光”是指要深刻洞察,具有辨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自己来拿”是指敢于自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