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校沟通--使家校合作变成魅力期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与信任,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形式,反而会让家校合作产生“教育干涉”“责任转嫁”等负面效应,造成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责任边界模糊,导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那如何使家校合作顺畅、便捷、高效?一、 眼前一亮的家长会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那么班级运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而家长会正是家长们深入了解和信任学校的机会。心理学家认为,情境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良好的环境有一定的积极暗示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精心打造家长会的环境,充分准备家长会的内容,营造隆重热闹的氛围。这样的家长会才能产生极强的感染力,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家长会的重视和用心。比如:提前发送请柬,表明老师的诚心;认真布置展板,展现班级孩子的成长成果,创造温馨的氛围;精心做视频,引起家长与老师的共鸣;提供恰当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二、 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交流越来越便捷,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家访、短信、电话、面谈、微信、QQ等等,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也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不定期地与家长电话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学校举办各项活动时,班主任可以随时用手机记录孩子们美好的瞬间,让家长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也体会到班主任对孩子的关爱;班主任合理利用微信小程序工具,可以极大的提高家校沟通效率,避免家校群被无效信息刷屏,使家长能及时接收有效信息。三、增强家校联系的家长心语对于学习,家长们都有这样的感慨:孩子在校的效率比在家高。但如果孩子在家一度放任自流,没有自觉性,教育效果“打折扣”。所以调动家长的力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用家长每周的评语陪伴孩子,相信孩子会更主动、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习而努力,为自己的行为而负责。首先,班主任发出鼓舞家长参与的号召,不断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请家长写上对孩子的期待,或孩子在家的各方面表现,每周择优表彰。其次,班主任不断引导改进,把心语具体化,对做得较好的家长予以表扬。最后,如果时间长形成倦怠,也要不断变化评语的形式才能让效果延续,如将评语更换为视频、语音等。这种形式既能让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创造出合适的教育方法,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用心与殷切希望。沟通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只有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涌现新的创意才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无障碍、零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