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校沟通--聊聊和学生约法三章那些事陈述产生的过程和缘由对初一新生,我深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抓习惯从作业习惯开始。这对学生个人习惯培养、班级学风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开学之初,我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交作业制度,通过监督和反馈,班级作业教得还算整齐,但,总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在缺交作业的登记表上,他就是小黄同学。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班主任们再熟悉不过的对话了。怎么没交作业?老师教给你一个好办法,登记作业本,每完成一项打勾,把完成的作业放到一个夹子里。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了。好的,老师,我记住了。可下周作业,仍有缺交的情况。我在和小黄妈妈沟通的时候发现,孩子的妈妈一直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小黄有时候不配合检查作业,还经常借口用手机查资料而“机不离手”,沉浸其中,影响写作业的时间导致第二天缺交作业。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这让小黄妈妈很是头疼。思考我意识到,这不是偶然问题,简单地通过尊重学生、耐心询问原因、讲清楚道理就能让孩子立竿见影的改变。这种经常性的行为已经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简单的提醒和说教效果甚微,此时,通过行为契约的方式,借助家长的力量,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可能会有效果。2指出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小黄妈妈确实也很用心,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也曾经与孩子签订过一个协议,但效果不佳,甚至有时强制执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我们来看看小黄妈妈之前制订的契约,执行有难度,很多做不到,最后不了了之。面面俱到,长达十二条,奖惩也仅仅有物质奖励和手机奖励。这让我想到我之前带的上届,我也曾和同学们签订过契约——“做手机的主人”契约书和“背诵作业军令状”,如果你问我效果如何,效果当然有,但并不尽如人意。思考关于契约,不能流于形式,怎样让它发挥最大价值,真正能让学生转变,让我陷入了思考。这些经验和教训提醒着我,签订契约时是否有针对性、民主性和落实跟踪呢 在查询了相关论文、书籍,结合自己的经验教学,关于如何制定家庭学习契约,给小黄妈妈提了几点建议。3明确呈现成果内容制订契约需要把握的几个方向(一)行为表现缺交作业(二)原因分析契约是个性化的,初中科目较多,小黄同学一时难以适应,加之手机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有难度。像之前我在班级里签订的“做手机的主人”契约书和“背诵作业军令状”面向全班同学,但收效甚微,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自律的同学,执行目标易如反掌,而学困生正是由于这些习惯问题,难以执行。(三)商讨契约①目标明确直击要害短期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面面俱到。规则复杂不利于执行,难度太大或太低也不利于执行。短期目标:按时交作业,作业过程中不用手机,可以随学生的发展变化在过程中再调整。②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基于孙彩平教授在2022年《中国儿童道德——心理发展问题》中提到,深圳相较于中国其他城市,深圳学生民主认可度高于全国儿童。制定契约时要和学生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根据要达成的目标或习惯来指定相关规则。N+1,以生为本,应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N+1但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达到,增强他们对契约式学生管理制度的认同感,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③有效奖惩落实跟踪奖励和惩罚是一种强化刺激,也是契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奖惩需要符合学生内心的需要,对于问题行为较大的同学,平时接受惩罚也称家常便饭了,奖励的刺激比惩罚的刺激要大,了解到学生的正向的渴望。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游戏、娱乐也能够放松身心,只要能够控制好玩游戏的事件,做电子产品的主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游戏、娱乐也能够放松身心。每天可以玩儿多长时间,什么条件下可以玩儿,把规矩立好。④及时表扬以理服人在契约执行期内,承诺人出现目标行为要及时鼓励和认可,当没有完成目标时要态度和善,以理服人,按照约定接受惩罚,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对自己行为能力负责的能力。(四)执行契约长期跟踪:应充分重视信息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只要真的严格执行,不妥协,孩子们自然回去正视规则。养成契约精神,在以后的人生里也会受益无穷。4介绍问题解决的效果学生家长民主制定了目标聚焦、奖惩合理、亲子共学的契约,学生愿意参与并作出承诺。同时,家校合力家校协同育人,正向强化,引导学生向目标迈进,16天回访反馈,学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有信心及时更新契约内容,并向下一目标迈进。5反思与展望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对于我们培养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学生的目标,奖惩该如何调整?思考:在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收获物质奖励等,你还收获了什么呢——克服困难的决心、坚持不懈的毅力。契约的引导作用,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意识。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当我开始总结过往,思考当下时,我发现哪怕是育人的一个小点,契约,就大有学问,使用手机的亲子契约,师生契约,生生契约、集体契约,也许可以做成课题来研究。契约精神,最终使得变成学生自己的内驱力。产生、持久、习惯、内驱力、升华,这个漫长的过程,在培养人上有大格局,对育人有长期规划。真正将育人落到实处。教育是一方期望的田野,最忌讳根浮叶衰,揠苗助长。只要耕耘不辍,加以丝丝甘霖,就会有,春之繁华,秋之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