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春节 卯兔迎春事事吉,万象更迭物物新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春节 卯兔迎春事事吉,万象更迭物物新 素材

资源简介

春节--卯兔迎春事事吉,万象更迭物物新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
1
春节来源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各种活动热闹喜庆、欢快洋溢,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
春节习俗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初四的烙饼卷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这句古老的民谚不仅介绍了春节的食俗,更加道出了人们过年的喜悦。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采购年货 :古代交通不便、物资较匮乏,每逢春节前十多天,置办年货便成为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年货包括除夕到十五的吃穿用戴、生鲜肉食等都要采买充足。而充满创意的年货和个性礼物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正月初一 · 拜大年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三元”,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有又称“元朔”,因此这一天是春节庆祝中最隆重的一天。
除夕守岁后,晚辈起床,要先向长辈拜年叩岁,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二 · 回娘家
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风俗习惯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糖果回家,祝福娘家的生活在新的一年甜甜美美,回娘家是分享幸福的喜悦,也是祈福新年的美好。
正月初三 · 小年朝
“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在农村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传统时代,古人亦将这一天作为春节的最后一天,所以到了大年初三,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
正月初四 · 迎灶神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中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账。”故常说的“三羊(三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放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正月初五 ·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叫“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了,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
正月初六 · 送穷神
这一天开始大扫除,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正月初七 · 人胜节
亦称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先造六畜,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生日。在这一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吃七宝羹,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 ·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体现我们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期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 · 天公日
民间有“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古时候认为初九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办事会得到老天的眷顾,因此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特别顺利。虽然这些传说没有科学根据,但是作为传统的年俗文化,这些说法和讲究寄托了人们新年诸事顺利、好运连连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十 · 石磨日
这一天有不准搬动石头、磨、碾等石制工具的习俗,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一 · 子婿日
按照老传统这天岳父岳母家会请女婿和女儿上门吃饭。现在的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如果初十一有空回家看望父母,也是非常有心的孝顺之举。
正月十二 · 搭灯棚
正月十二的传统习俗有搭灯棚、烤火节、捏老鼠嘴、藏剪刀、收旧鞋等。
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 · 上灯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 · 喝亮眼汤
民间说法,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大家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为有了这些讲究和禁忌,使我们的新年年味十足,显得特别有趣。
爆竹声飞,东风送暖
桃符新写,吉兔逢春
春节
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传承发展中绽放着
中华文明独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