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走进分子世界 班 级
教 材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日 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了解纳米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教学重点 分子模型、分子动理论、分子间作用力
教学难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容量 1课时 主要教法 实验探究 分组讨论
教学用具 炭素笔、白纸、红墨水、长玻璃管、酒精、水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主要教学过程及教法的应用
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程序及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课题引入 师:第六章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有人可以回答一下你知道了哪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呢? 生:密度、熔点、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光性。 师:那么为什么物质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物理属性呢?是不是和这些物质的组成有关呢?也就是说物质的内部结构有关呢。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物质结构的问题。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识物质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先学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板书:7.1:走进分子世界) 复习提问
新课讲授 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分子模型(板书:分子模型) 活动7.1 选择一种模型: 师:先看活动一的第一个小实验,我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线,现在我们用投影仪对笔迹进行放大一下,大家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 模型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模型3: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故液体也是有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让学生记录在课本进行填充) 师:再看一下第二个小实验,大家仔细观察液面的高度,看看有何变化。[播放视频] (播放完毕,询问结果,并填写) 师:刚刚的两个小实验的实验现象,我们该如何解释呢?大家参考书上给出的三种模型,尝试着解释,待会儿找人解释给大家听。 生:______________ 师:刚刚几位同学在解释实验现象的时候,都提到了一个词语“微粒”,书上的三种模型都是“微粒模型”,那么微粒到底是什么呢? 师:大家看一下书本P24倒数第二段,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原有的性质了。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板书: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 师:(介绍分子的大小)。 最小微粒,到底有多小呢?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要用放大几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 (让学生看图7-3,可告知分子的排列常常是十分有规律的) 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一厘米;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如果把1cm3气体装在一个容器中,每秒钟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气体分子,要跑9000年才能跑完。 师:现在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了。(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大概知道了分子的大小,那么,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生:运动 师:那你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说吗? 生:①烧好的菜一端上桌,香气扑鼻。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②在桂花树下可以闻到桂花的芳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④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说明分子在运动。 师:酒香不怕巷子深,“二手烟”,红墨水滴在水中。大家想想红墨水和其他几个现象有什么不同? 生:其他现象只有一种物质,红墨水现象有两种。 师:阅读P25信息快递(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阅读完后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分子是运动的,而且他们是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那么他们运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看图片, (提问学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提问大家可以解释一下下面这句诗吗?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突然_____】 师:现在,请大家看P26最上面的图,你们可以解释小男孩的疑问吗?? 生:分子间可能有吸引力(板书) 活动7.3 师:如果我们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他们会粘在一起吗?(播放视频) 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分子间存在引力。 师:既然分子会相互吸引,会不会相互排斥呢? 生:会。 师:对的,你们可以把桌子或者水压缩吗? 生:不能 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就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板书) 小结:分子,分子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称为分子动理论 现在请大家阅读P26的读一读,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读一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总结: 物质状态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运动情况宏观特性固态很小只能围绕某一点做振动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液态比固体分子间距离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不确定气态为液体分子间距离的十倍以上每个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师:大家再来看一下生活物理社会 知道 1nm=10-9m 利用演示实验,小视频让学生探究各种现象,并尝试归纳总结。
小结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温度越高,豫东越剧烈 4.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还存在排斥力 归纳总结
练习 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喷洒的消毒剂刺鼻难闻 2.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3.在清水中放入一小勺糖后,不搅动水也会变甜.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有大小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4.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约为0.1mm B.约为0.1um C.约为0.1nm D.约为0.1dm 5.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B.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D.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 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力拉铁丝,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两小滴水银接触会变成一大滴水银,说明分子不停运动 7.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破镜不能重圆” 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8.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扩散就越快. 邀请学生现场回答
板书设计 7.1走进分子世界 1、分子模型 2、分子的运动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4、纳米材料
教学反思 经过两个班的课堂教学,发现此部分的内容略显抽象,但是课堂实验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此部分的内容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