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课标要求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二、必备知识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3.党的初心和使命
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6.改革开放的地位、目的和意义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三、构建体系
四、精讲点拨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1.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
表现 内容
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1953年12月,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五、互动探究
1.时政热点
伟大建党精神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原。”
正是伟大建党精神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历史上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险阻,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思想视野和正确的目标追求。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十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智岩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有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粉清神、脱贫攻坚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等。所有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礼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逃续和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表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决心和意志。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2.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考查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哪些重要准备?
六、典型习题
1.(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在主题为“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班级学习交流活动中,同学们搜集资料,从不同角度分组进行主题演讲。下列符合这一演讲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从处于世界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生产者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重庆·二模)近代以来多种救国方案轮番上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意味着( )
①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第一次有了领导者
③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2·辽宁丹东·统考二模)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谁反对改革谁就回家睡觉去”,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再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著名论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 )
①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②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把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统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近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系统反映了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湖南长沙·长沙市明德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某中学组织了“追随总书记脚步,感受精神力量”的实践活动,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有可能了解到(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创精神
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探究二: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典型习题:
1.【答案】B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符合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题,①③符合题意。
②:近代中国处于世界的边缘,当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②说法错误。
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体现不了中国的成就,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答案】B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说明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说明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①④符合题意。
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革命一直都有不同的领导者,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答案】C
【详解】①: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改革开放不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①说法错误。
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④说法错误。
②③:从“谁反对改革谁就回家睡觉去”,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再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著名论断中可看出改革开放是把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统一,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答案】A
【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①②正确。
③: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③不选。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5.【答案】C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在改革开放后,而题干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二十世纪60年代,故①不选。
②③: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这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这能让同学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故②③正确。
④:题干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二十世纪60年代。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