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目标任务)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政治认同:准确把握真理的特点,不断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树立真实的认识论,明白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公共参与:在日常说中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02预习导学)【教材导学 知识梳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1)原因:①真理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会受到权力、地位、金钱等的影响。②检验标准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表现:①真理只有一个。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方法论要求:坚持真理,反对谬误。(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为谬误。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不会被推翻,只会不断向前发展。2.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2)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对立:二者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统一: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反复性(1)从认识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2)从认识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3)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 认识具有上升性①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也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预习自测 判断正误】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而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2.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4.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否在。5.已有的真理在被推翻中不断向前发展。6.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要追求终极真理。(03课堂实录)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疾控新冠溯源“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目前无法确定病毒来源》师:新冠病毒来自哪里,目前仍无定论,这说明了什么?新课讲授总议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议题一:真理是客观的议学情境:一次革命论:其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以王明等为代表。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中国革命分两步走:这是毛泽东的观点,他认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犹如文章中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二次革命论:其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二次革命论”是要横插一个资产阶级的专政的阶段,其错误主要是否定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议学任务:以上是近代中国的三种革命道路,这些认识谁对谁错,如何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1)原因:①真理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会受到权力、地位、金钱等的影响。②检验标准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表现:①真理只有一个。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即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这些不同的认识可能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也可能是从同一角度来看的。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人人平等。究竟谁能掌握真理,不在于他的权位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科学的态度。第二,在真理标准上人人平等。对任何人来说,社会实践都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三,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从真理,否则迟早会受到惩罚。(3)方法论要求: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知识拓展:实用主义的“有用即真理”对吗?真理固然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有用、效用总是与特定的主体需要相联系,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会导致从根本上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议题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议学材料: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议学任务: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了真理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为谬误。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不会被推翻,只会不断向前发展。2.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2)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对立:二者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统一: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议题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议学情境:播放视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但都没有成功。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阶段性目标,作出“三步走”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接续推进,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发展图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议学任务: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党是如何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反复性(1)从认识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2)从认识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3)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 认识具有上升性①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也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知识拓展:(04体系构建)(05重点总结)1.全面理解真理:含义 特点 解读 方法论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⑵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①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⑶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但不能被推翻。2. 真理是有条件的 、具体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 不要害怕错误,要勇于追求真理。3.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0601强化训练)1.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C.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追求真理、揭示真理,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是为了笃行真理,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道路上改变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传承了“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应怎么办的重大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回答时代命题、改变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目的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否定“天下大同”的真理性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源泉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上升性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3.歌德指出,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材料启示我们( )①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谬误②要善于在谬误中发现和发展真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摆脱谬误的羁绊才能叩开真理的大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科学家们为了测量海洋温度发明了海洋遥感、水深测量等各式各样的工具。为进一步自动进行大规模的观测,“探海神器”Argo应运而生,这一“神器”一旦下水,就不需要日常维护,也不易受到人为损坏,可以长期、自动、实时和连续获取大范围、深层的海洋资料。这表明( )①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循环来获得②深海研究获得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③认识工具延伸人的器官,促进人类认识发展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我国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底部开展实地调研和采集,为人类深入理解深渊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支撑。这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真理总是一蹴而就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6.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他的团队历经重重困难,通过比较遗传基因差异,证明了欧亚大陆的古老型人类也对现代人起源有所贡献。这使主张现代人只源自非洲的“夏娃假说”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成就的取得说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与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是循环往复的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极大的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推翻过时的真理C.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会有多个不同真理D.我们要用新获得的认识取代已有的认识8.一个世纪前,科学家巴甫洛夫首次发现难以解释的“时间一致性”现象:只有当铃声和食物同时出现,狗才学会二者之间的关联。一个世纪后,我国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完整的神经环路模型,揭示了神经递质五羟色胺调节“时间一致性”的新机理,而动物正是利用这一计时机制来判断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该研究有助于理解神经疾病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病理机制,为药物干预患者的时间认知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由此推断(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②在科学实验中才能提高科学家的认识能力③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探寻和发展真理是科学的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 DBDDB A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