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电子工业版信息科技七上 3.4《互联网与信息安全》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电子工业版信息科技七上 3.4《互联网与信息安全》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 第4课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课题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学科。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教材以提高全体学生信息素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精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确立目标、分析任务。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用的小技巧,适时点拨关键操作。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养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在数字环境中理解、获取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2、计算思维:利用抽象化、逻辑、算法和数据表示等计算概念来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使用数字工具促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4、信息社会责任:理解并应用信息使用中的伦理和法律标准,强调尊重知识产权、隐私以及在网络社区中的适当行为。
重点 1、保护个人信息2、了解个人信息可能通过的主要途径泄露3、掌握如何举社会之力保护个人信息掌握国家反诈中心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方法
难点 1、掌握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和相关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过商品后,再次用手机浏览信息时,就会看到推送该商品的链接;用手机号码注册过某平台之后,隔三岔五就会收到该平台推荐的产品信息;陌生人打来电话,却能准确地说出你的个人信息……万物互联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变成了“透明人”,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观看视频《保护个人信息,不做移动互联网时代“透明人”》,引出今天教学内容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观看视频思考: 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 激发学生对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的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保护个人信息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发朋友圈等行为会在不经意间“出卖”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2、使用网络时,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链接,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在安装手机 App时要注意来源、仔细查看软件有关隐私的声明,适度限制软件访问权限等。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的好奇心,通过一些恶意链接盗取个人信息,如图所示。3、敏感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同时应事前进行影响评估,并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4、个人信息可能通过以下主要途径泄露:(1)社交网络:过多地公开个人信息。(2)电子邮件诈骗:网络钓鱼邮件。(3)数据泄露:使用的服务或网站被黑客攻击。(4)公共WiFi:不安全的网络连接环境。(5)间谍软件和恶意软件:设备被感染。(6)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无意中向第三方分享信息。(7)身份盗窃:例如邮箱被撬、垃圾箱被搜索等。(8)电话诈骗:诈骗者假冒信任机构获取信息。5、请同学们观察图1,、2、3、4所示的四幅漫画,说说每幅漫画中存在哪些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 练一练1、对个人来说,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非法泄露,应怎么做 把你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共筑信息安全防线1、2020年4月,在公安部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一起代号为“3.26”的特大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案被江苏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不法分子对受害人能够实施精准诈骗,关键在于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向其贩卖了大量有贷款意向的公民个人信息。同年3月,非法网络推广团伙获取了40万条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以每条30元至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受害人达4700名,涉案金额1.1亿元。(1)这一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利用网络查找国内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典型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说说如何举社会之力保护个人信息。2、国家反诈中心App2021年6月,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它提供的“反诈预警、身份验真、App自查、风险查询”等核心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民众被骗的可能性,如图所示。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1、对个人信息予以及时地法律保护,从而促进网络平台健康发展,不仅是对民众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国家层面对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2、该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3、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1)明确收集目的 (2)获取用户同意(3)最小化数据收集 (4)保证信息的准确度(5)公开透明的处理规则 (6)采用安全措施保护数据(7)尊重用户的数据权利 (8)并有应对数据泄露的计划。练一练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社会和国家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还知道网络安全面临着哪些新挑战吗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思考问题,并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完成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组内团结、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布置作业 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为核心,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为目的。每年9月第三周统一定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请搜索本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相关活动,记录在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2、为确保手机使用安全,下列安装App的方式中,正确的是( )。A. 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进行下载B. 在正规应用商店下载C. 直接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进行下载D. 用“免费破解版”App代替正版收费App3、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及时撕毁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 B、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C. 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链接 D.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对互联网与信息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了解。具体而言,我们学习了怎么保护个人信息,知道了盗取个人信息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存在的风险,然后学习了共筑信息安全防线,国家反诈中心APP,最后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我们不能非法搜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安全上网。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一、保护个人信息二、共筑信息安全防线1、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三、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方法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3.4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册
本章内容
(1)了解“互联网+”及其典型应用。
(2)通过体验身边的“互联网+”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3)认识“互联网+”对学习、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改变。
(4)知道网络信息安全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
(5)探讨“互联网+”对未来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在数字环境中理解、获取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2)计算思维:利用抽象化、逻辑、算法和数据表示等计算概念来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使用数字工具促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
(4)信息社会责任:理解并应用信息使用中的伦理和法律标准,强调尊重知识产权、隐私以及在网络社区中的适当行为。
新知导入
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过商品后,再次用手机浏览信息时,就会看到推送该商品的链接;用手机号码注册过某平台之后,隔三岔五就会收到该平台推荐的产品信息;陌生人打来电话,却能准确地说出你的个人信息……
万物互联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变成了“透明人”,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
新知导入
活动一 保护个人信息
新知讲解
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发朋友圈等行为会在不经意间“出卖”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新知讲解
2、使用网络时,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链接,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在安装手机 App时要注意来源、仔细查看软件有关隐私的声明,适度限制软件访问权限等。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的好奇心,通过一些恶意链接盗取个人信息,如图所示。
盗取个人信息案例
新知讲解
3、敏感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同时应事前进行影响评估,并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
新知拓展
4、个人信息可能通过以下主要途径泄露:
(1)社交网络:过多的公开个人信息。
(2)电子邮件诈骗:网络钓鱼邮件。
(3)数据泄露:使用的服务或网站被黑客攻击。
(4)公共WiFi:不安全的网络连接环境。
(5)间谍软件和恶意软件:设备被感染。
(6)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无意中向第三方分享信息。
(7)身份盗窃:例如邮箱被撬、垃圾箱被搜索等。
(8)电话诈骗:诈骗者假冒信任机构获取信息。
新知拓展
5、请同学们观察图1、2、3、4所示的四幅漫画,说说每幅漫画中存在哪些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
图1 位置信息安全
手机会记录你去过的地方,我拿你的手机查了一下!
你白天上学怎么知道我去哪里了?
妈妈,你今天去了人民路!
存在的风险:
解决办法:
位置信息的安全风险包括隐私泄漏、身份盗窃、实体安全威胁和目标广告
关闭不必要的位置服务,限制应用获取位置信息,使用VPN,避免在社交媒体分享地理位置,并保持设备和软件的更新。
新知拓展
存在的风险:
解决办法:
在这个界面输入姓名和出生年月,就可以算出你未来会挣多少钱。
你又把你的信息泄露了。游戏怎么能算出未来呢 它的目的可能是得到你的个人信息。
图2 游戏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虚拟财产丢失、网络欺凌和成瘾。
使用强密码、限制个人信息分享、选择信誉良好的游戏平台和理智游戏。
新知拓展
存在的风险:
解决办法:
赶紧断开,小心进入钓鱼陷阱。
我连了一个不需要密码的Wi-Fi。
图3 公共wi-Fi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和数据被窃取。
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PN)并在连接不可信网络时避免进行敏感操作。
新知拓展
存在的风险:
解决办法:
我下载了一个App,很好用。
不要从来历不明的渠道下载App,一定要从官方网站下载。很多应用下载平台上的软件都被捆绑了恶意程序。
图4 手机App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恶意软件感染和数据损失。
下载官方或信誉良好的应用,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以及合理设置权限。
练一练
1、对个人来说,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非法泄露,应怎么做 把你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练一练
1、对个人来说,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非法泄露,应怎么做 把你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泄露,应立即变更相关账户密码,向服务提供商报告问题,必要时向警方报案,并监控信用报告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活动。同时,学习并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活动二 共筑信息安全防线
新知讲解
1、2020年4月,在公安部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一起代号为“3.26”的特大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案被江苏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不法分子对受害人能够实施精准诈骗,关键在于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向其贩卖了大量有贷款意向的公民个人信息。同年3月,非法网络推广团伙获取了40万条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以每条30元至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受害人达4700名,涉案金额1.1亿元。
(1)这一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利用网络查找国内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典型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说说如何举社会之力保护个人信息。
新知讲解
(1) 这一事例的启示:
这个案例展示了个人信息泄露对公众的巨大危害,特别是当这些信息掌握在不法分子手中时。同时也警告我们对网络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2) 如何举社会之力保护个人信息:
1)立法保护:政府应加强网路安全方面的立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出售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2)教育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技术防范:企业和组织应采用更强大的数据保护技术,如加密存储和传输个人信息。
4)公众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使用时,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新知拓展
2、国家反诈中心App
2021年6月,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它提供的“反诈预警、身份验真、App自查、风险查询”等核心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民众被骗的可能性,如图所示。
国家反诈中心App
活动三 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
新知讲解
1、对个人信息予以及时的法律保护,从而促进网络平台健康发展,不仅是对民众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国家层面对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
新知讲解
2、该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新知拓展
3、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
(1)明确收集目的 (2)获取用户同意
(3)最小化数据收集 (4)保证信息的准确度
(5)公开透明的处理规则 (6)采用安全措施保护数据
(7)尊重用户的数据权利 (8)并有应对数据泄露的计划
练一练
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社会和国家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还知道网络安全面临着哪些新挑战吗
练一练
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社会和国家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还知道网络安全面临着哪些新挑战吗
网络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物联网安全、5G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利用、供应链安全、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以及跨国网络犯罪的打击。
课堂总结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对互联网与信息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了解。具体而言,我们学习了怎么保护个人信息,知道了盗取个人信息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存在的风险,然后学习了共筑信息安全防线,国家反诈中心APP,最后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我们不能非法搜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安全上网。
板书设计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一、保护个人信息
二、共筑信息安全防线
1、国家反诈骗中心APP
三、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方法
布置作业
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为核心,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为目的。每年9月第三周统一定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请搜索本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相关活动,记录在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表 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
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 活动简介
讲座和研讨会 专家和学者分享关于网络安全的最新发展和知识。
网络安全培训 针对特定人群(如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提供网络安全技巧和防护知识的培训。
网络安全竞赛 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布置作业
2、为确保手机使用安全,下列安装App的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进行下载
B. 在正规应用商店下载
C. 直接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进行下载
D. 用“免费破解版”App代替正版收费App
B
布置作业
3、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及时撕毁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
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
C. 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链接
D.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