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道法开学第一课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道法开学第一课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
我们开学啦
学习目标
走近道德与法治九上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理念和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争取最优成绩。
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
开学第一课
初三的大门已打开,你准备好了吗?
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意味着什么?
九年级就是一次对自己身体、心理、意志品
质的全面考验!
九年级是对我们9年来勤学苦练的一次大阅兵!
九年级意味着成长、成熟、成才!
开学第一课
为什么让你读书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龙应台
开学第一课
一、学此科的原因
二、教材简介
三、学习方法
四、2023年6月后社会热点
五、新课标下的政治核心素养
目录
开学第一课
一、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
新知讲解
1-6年级
道德与法治
7-9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中考科目
思想政治
高考科目/
合格性考试
大学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生成长的必修科目
公德教育、遵纪守法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社会
为什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
开学第一课
为什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
1.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了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这门课必不可少。
2.个人成长的需要,使自己成长为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懂法,遵纪守法的人。
3.考试的需要
①中考、高考要考
②大学的必修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
③部分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与时事有关)
对道德与法治课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学习道德与法治,
一半是为了考试,
一半是为了做人。
开学第一课
主席 习近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心目中的领袖
开学第一课
教材的编写理念
1.本册教材与七年级关注个人与集体生活、八年级关注社会与公共生活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聚焦生活场域中“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2.本册教材以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完善人格培养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发展的价值追求,逐步明确国民身份,在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自识性问题。
开学第一课
教材的编写理念
3. 本册教材意图通过情境体验、理性思辨、探究分享、合作实践等活动设计,使学生的生命经验能够代入、嵌入、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叙事,逐步接受、认同和内化国家和社会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做自信的中国人。
开学第一课
六册教材总体逻辑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小我
小爱
大我
大爱
生活空间逐步扩展、道德情感螺旋上升
整 体 感知
开学第一课
教材的编写特点
(1)贯穿价值观教育逻辑
(2)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3)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
(4)关注成长需求和现实问题的思想对接
(5)突出时代课题,彰显家国情怀
开学第一课
九上教材内容解析
九年级教材简介
开学第一课
教材的呈现方式
◆教材的组织结构
课题—导言—框题—正文—栏目
◆观点的呈现逻辑:
历史、成就、挑战、对策
◆知识点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开学第一课
同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
——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开学第一课
◆一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
◆两个依据:编写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三个逻辑统一: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
◆四个维度: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
◆八个主题:
开学第一课
(我与国家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
九下教材内容解析
九年级下册教材
我们共同的世界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走向未来的少年
(我与世界的关系)
开学第一课
同心圆
关系轴
九年级教材简介
开学第一课
九年级教材简介
九上教材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以国家政治生活为主线,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国情教育
开学第一课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学第一课
中国梦
地球村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开学第一课
三、学习方法
学好本门课
思想态度上
课堂上
学习行为习惯
关注当前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等时事
开学第一课
1.思想上要重视:
改变以往对学习政治的态度,不要以为政治课只需要背就行了,背完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对题,它也需要理解记忆,怎么才能理解,那就是要认真听课,听老师讲解的思路,及时复习巩固,归纳总结。
开学第一课
课前准备
1、提前二分钟准备教材、资料。
课堂要求
看:认真看书、看黑板、看屏幕;
听: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
记:记好笔记
参与:积极动脑,参与互动
背:当天讲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尤其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一定要会背,背熟。
2、课堂上
开学第一课
学习要求指导
1、课前预习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前提。
2. 专心听课,做好笔记,积极思考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关键。
3、课后及时复习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保障。
4、关心时事、关注热点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有益补充
5、学会知识应用,掌握做题规律和方法,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成绩的有效方法。
开学第一课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关注时事,注意积累。
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同学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标上记号。老师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并且要做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还要将所学的内容及时整理消化。平时训练和检测时也要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等好习惯。
新知讲解
学习方法建议:
方 法
记 忆
成 功
1.开卷与背书
2.课标与教材
1.教材与时政
2.应试与应用
3.开放性与规范性
实现中考美好愿望;迈出人生辉煌第一步
开学第一课
四、关注热点,关注现实社会发展
时政热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时代脉搏的体现,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续。对时政热点的考查,又重点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备受关注的国家大事往往成为选择题的对象,要关注老师在课堂中引入的时政材料,养成主动关注时政的习惯
开学第一课
四、时政热点
2023年发生了许多国内外大事,
给我们启发,需要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查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入场
日本核废水排放危机世界
开学第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查,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5号,总书记到江苏考查,释放的信号(1))科技自立自强;(2)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3)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4)鼓励企业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5)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结合材料,你会联想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总书记江苏考查,关联九上教材
观点一: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科技自立自强
观点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观点三: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观点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开学第一课
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危机世界
日本政府计划今年夏季启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计划,遭到全球多方的反对和批评,日本国内也受到各界反对
结合材料,你会联想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日本核废水排放,关联九下教材
观点一: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会影响到全世界的安全和利益,
观点二:保护环境是每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核废水排放入海污染海洋环境,影响地球生态,甚至会危机到未来人类的生命
观点三:加强国家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开学第一课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入场
成都大运会女排预赛中,中国女排3比1击败德国女排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31名火炬手围绕体育场中央的“太阳神鸟”,共同点燃引芯。
成都大运会,迎来世界关注的目光
开学第一课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及教师教学建议
新课标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与交往范围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人类文明的逻辑关系,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突出三大教育(传统美德、革命传统、法治教育),融合六大主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
开学第一课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与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
旧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被新课标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代替。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五大主题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情等
学科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趋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与祖国共成长。
学科要求:上课认真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逐渐养成经常看新闻关心社会发展的习惯,并能独立、客观、辩证思考问题。
核心
素养
政治
认同
道德修养
法制观念
健全 人格
责任意识
内在要求
思想前提
身心健康
行为指引
立身之本
五、新课标下的政治核心素养
课标解读
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要表现: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主要表现: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主要表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和友爱互助
责任意识内涵: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要表现: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社会责任感培养)
五、新课标下的政治核心素养
开学第一课
只有记忆、背诵、理解,没有创造、体验、感悟是发展不了核心素养的。这就需要教师设置议题,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理解,在合作讨论中生成,在探究与反思中提升,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明白道理,在感悟生活的同时,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老师寄语
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奋斗!
从今年的中高考分析可以看出:
中考趋于简单注重基础,高考加大难度。
中考考勤奋,高考考智商。
通俗点说,中考减去懒惰的孩子,高考减去笨的孩子。最终通过两次分流,国家成功选拔出又聪明又勤奋的孩子成为国家栋梁!
教师寄语
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奋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努力拼搏的自己!
中考真题
【关联九上P21相关链接\九上P24探究】【2022河南B卷第20题第1问】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卫星、船舶与海洋工程等成体系走出国门。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有人说:“昨天的‘中国制造’行销世界。今天的‘中国质造’闪亮国际,明天的‘中国智造’领跑全球。”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制造从“行销世界”到“闪亮国际”“领跑全球”的信心来源。(6分)
答:中国制造从“行销世界”到“闪亮国际”“领跑全球”的信心来源是: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④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⑤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⑦我国制造业各个领域为实现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敢于突破;
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等等。
【解题思路:①把特殊设问转换为常规设问。
②信心来源:可以理解为“原因”。】
中考真题
(6分) 【关联八下P22-23探究\P24阅读感悟\八下P25教材原文】【2023河南第18题】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立法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运用宪法相关知识,谈谈对“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的理解。
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③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⑤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立法要践行宪法精神;等等。
建议:答出任意一条即可给2分,其他答案合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核心价值追求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等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①审读设问类型:“谈谈对……的理解”即体现哪些观点或道理。(是什么?)
②审读设问主体:初中阶段学生。
③审读设问答题关键词:宪法相关知识;“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开学第一课
985是我国为了建设世界先进一流水平的大学而做出来的决定,虽然说我国高校共有3005所,但是真正可以被称得上985高校却只有39所
我国现在大学分为几个种类,985,211,双一流,普本和专科,这些高校按照师资力量,教育水平来划分,排名越靠前的等级越高。
开学第一课
211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985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很多人都好奇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到底有什么区别?究竟哪一种高校才是最厉害的,自己在高考报名的时候很是迷茫!
开学第一课
985、211、双一流都有哪些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教育部也给出了回答,教育部表示,985、211和双一流大学对于学校的评定侧重点不同。
985、211侧重于对大学的评定,而双一流高校则是侧重于对学校学科的评定,985和211是看重学校的“综合实力”。
而双一流则是看重学科,然后再去看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相比于双一流来说,
还是985、211的评定更加强。
其次985是211的升级版,985可以说是我国评级最高的,211大学都是归于985大学的,而双一流大学则是重点打造整体和重点建设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特色比较明显的大学。
因此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还是985的认可度比较高,只要学生可以考上985名校的话,那么前途是一片明亮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