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比较不同点。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3、加深对物理问题思考研究思路的理解,掌握凸透镜成像实验要点。教学重难点1、加深对物理问题思考研究思路的理解,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2、掌握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教具准备1、辅助教具: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教学媒体与资源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播放课件,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那么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1)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猜想(1)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3、设计实验(1)实验装置组装如下。(2)理解物距、像距的概念:物距是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是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问题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如何操作?思路: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4、进行实验(1)使物距u在大于二倍焦距(u>2f)的范围内,观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2)使物距u等于二倍焦距(u=2f),观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3)使物距u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4)使物距u等于一倍焦距(u=f),观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5)使物距u在小于一倍焦距(u5、分析与结论(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结论: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结论: 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结论: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结论:物距减少,像距增大,即物像同方向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知识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记忆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表格总结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思路:见板书设计。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及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抓住重点、游刃有余。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在教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往往先在教室里演示一遍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再来验证一遍.虽然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但只是照样画葫芦,结果对于物距、像距、焦距,有些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对于规律也是记不牢,且容易忘。这时就需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提问和组织小组活动,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理解和记忆。布置作业1、复习课本知识。2、完成教材P99动手动脑学物理1—6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