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的折射规律,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光路可逆。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教学重难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具准备1、辅助教具:激光笔、光的折射演示装置、装满水的水杯、铅笔。教学媒体与资源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播放课件,展示“空盆现硬币”“筷子变弯”视频。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那刚才的例子是否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改变了呢?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原来看不见的硬币呢?为什么原来直的筷子会变弯呢?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光的折射,从中来寻找答案。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现象1、光的折射(1)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认识要素(1)光的折射要素如下。3、折射与反射(1)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两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知识点二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两线分居(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角的关系(1)空气中的角大。(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4、垂直入射(1)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5、光路可逆(1)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6、总结规律(1)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6)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7)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活动1、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反射与折射的联系与区别,之后设计表格进行记录,看哪个小组总结的好。思路:知识点三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海市蜃楼(1)海市蜃楼现象。(2)海市蜃楼成因。2、池水变浅(1)人在水上看到物体的像,比实际物体位置偏上,感觉水比较浅。(2)池水变浅原因。3、铅笔弯折(1)铅笔弯折现象。(2)铅笔弯折原因。4、水中看树(1)水中看树树变大。(2)由于人眼的“视觉直进”的功能,觉得光线总是沿直线射入人眼的。进入眼睛的光线是A点发出的光线“拐弯”后进入人眼的,但眼睛觉得光线是从A1点射过来的。事实上并不存在发光的A1点,A1点是A点的虚像点。A1比A高,所以水中看到的树比实际位置要高。问题1、当一束光线斜穿过一块玻璃时,光线传播的路线将会怎样呢?请画出光路图并回答。思路:射入的光线与射出的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但两条光线平行。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及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抓住重点、游刃有余。本节难在“探究”,学生初学物理,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必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因为有“光的反射”做铺垫,所以本节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师生共同完成。不要用太多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思考,不断进步。布置作业1、复习课本知识。2、完成教材P84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