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2、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3、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保证工作和学习、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该超过的值。2、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教具准备1、辅助教具:手机、示波器。教学媒体与资源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优美的乐音能够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噪声却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请同学们听听声音谈感受。声音优美会令人愉快,声音难听则会令人厌烦,那么你身边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一 乐音与噪声1、乐音(1)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如音乐会上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钢琴演奏,清晨树木鸟儿清脆婉转的叫声等。2、噪声(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轰鸣声,飞机起飞和下降时巨大的响声等。3、乐音和噪声的区分(1)区分如下:活动1、用手机播放不同的乐音和噪声,让同学们谈谈感受,再用示波器来记录波形,让学生谈谈乐音和噪声波形的特点和不同,教师最后总结。知识点二 噪声的来源问题1、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回答问题:噪声的来源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将它们分类?请同学们大胆发言。思路:其实噪声大致可分为4类。通噪声:引擎、排气管、车胎、喇叭声等;建筑噪声:机械、拆卸土程等;工业噪声:抽风和空调系统等;生活噪声:闹钟声、婴儿的哭闹声、谈话声等。活动2、接下来我们按男女同学分为两组,举例说说身边的噪声实例,谁想出来了就站起来发言,看看咱们两组哪组更厉害。知识点三 噪音的强弱等级和危害1、声音的单位(1)声音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表示声音的强弱。2、噪声的等级(1)0dB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90dB以上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疾病,150dB鼓膜会破裂出血失去听力。活动3、请同学看以下表格中声强级的分贝数,并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常闻声 分贝数(dB) 感觉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耳语 10 20 极静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 30 50 安静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 70 90 较吵闹电锯 110 很吵闹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 130 鼓膜震痛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导弹发射 140 150 无法忍受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聋、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乃至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问题2、为了保证我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应该将声音控制在多少呢?请同学们踊跃发言。思路: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活动4、播放课件,给同学们介绍噪声—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研究表明: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和损伤,而且也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的人易患高血压,所以专家称噪音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请同学们谈谈如何减少噪声的影响?知识点四 控制噪声1、控制噪声从哪些方面入手(1)噪声的产生。(2)噪声的传播。(3)噪声的接收。2、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比如摩托车安装消音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比如植树造隔音带。(3)在人耳处减弱,比如戴耳罩。活动5、请大家发散思维,结合刚才学过的控制噪声的3种途径和方法,说说系生活中是怎样控制噪声的?看看谁说得多。例: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或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例: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例:在高噪声车间里加装隔音板或让工人配戴消音耳塞。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相对简单,理论联系实际较紧密,可通过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分析、归纳出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测在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捕促学生的亮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让学生积极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建立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布置作业1、复习课本知识。2、完成教材P4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