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考点第 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一 科学探究方法1.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时,先考查其中的一个因素对探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_________不变,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如:探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2.其他实验方法:类比法、___________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考点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考点】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_来测量时间.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___________选择刻度尺.(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___________的一侧要紧贴物体且不歪斜.(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其他完好的整刻度开始)(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6)“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4.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_________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误差不是__________.测量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考点三 运动的描述【常考点】5.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物.选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是不同的,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_______________.6.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 的,但不能将 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 的.(3)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7.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一选、二看、三判断.一选:选定 .二看: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三判断: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若相对位置变化,则 ;若相对位置不变,则 .考点四 运动的快慢【常考点】8.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9.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10.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快慢_______,经过路线是_______的运动.11.变速运动是指_______变化的运动.常见的运动大多是_______运动.用___________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12.(1)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①v-t图象②纵坐标表示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③A.随着t的增大,v2、v1保持不变.B.在t0时刻,v2>v1. C.甲、乙两物体都做 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理解①s-t图象②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③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A.s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B.在t0时刻,s1<s2.C.斜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甲、v乙都保持不变,且v甲>v乙,甲、乙两物体都做 运动.13. 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 . (2)斜面放置时应该注意:倾角不宜过大,倾角小,小车速度变化慢,小车运动时间长,便于 . (3).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6.物体运动距离的确定: .第二章 声现象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考点】1.产生:一切声音(次声波、可闻声波、超声波)都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正在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振动一定在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因为频率或介质的原因);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物体_______停止,_______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向周围传播.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2.传播:声音在_______中以______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_______.传播声音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3.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_______中次之,_______中最慢.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_______.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_________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_______.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5.人听到声音的两条途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难点】6.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1)音调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决定;_______越高,音调越高.100 Hz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___的声称为超声波.(2)响度除了与_______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和_______决定的.考点三 声的利用【常考点】7.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还可以传递_______.声音传递信息时只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或回声,不会改变物体,如超声检测、回声测距;声音传递能量时,声音会对物体产生作用,使物体发生一定的变化,如超声碎石、超声清洗等.据此,可很容易判断出声音是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量.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8.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通常所说的“噪声”是从___________的角度定义的.分辨乐音和噪声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噪声,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乐音.从环保角度来看,使人心情愉悦的声音是乐音,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是9.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dB.减弱噪声对人们产生干扰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_______污染.第 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一 温度【常考点】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左右(口腔温度).2.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代表_______;3.常见温度计是根据煤油、酒精或水银等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7 ℃”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4.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__.体温计离开人体仍能表示人体温度的原因是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_______,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把玻璃管中的水银_______玻璃泡内.体温计由于水银泡上方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水银流过去不会返回,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 ,将水银甩到玻璃泡里面去再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无此结构,可直接使用.5.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1)观察所用温度计的_______,弄清它的_________.(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_____或_______.(3)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___,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相平.考点二 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常考点】6.物质从_______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物质从_______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1)吸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放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考点三 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难点】8.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_.液态物质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温度__________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凝固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_______.9.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对比1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判断步骤如下:(1)第一步:比较图象中始、末温度的高低,若始温高于末温,则为 图象,反之为熔化图象;第二步:观察其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的线段,如果存在此线段则该物质为 ,否则为非晶体.(2)晶体熔化、凝固、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象中信息的读取.①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时间图象中信息的提取:信息一:确定熔点(凝固点).图象的“转折点”对应的温度或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对应的温度为 (凝固点);信息二:判断熔化(凝固)过程的特点.物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随时间增大,温度不变,一直吸(放)热;信息三: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所对应的时间段内物质为 状态.11. 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1).石棉网的作用是 .(2)水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尽量 并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碰到烧杯壁和底,其优点是 . (3).如果是晶体,熔化时继续加热,晶体 热,温度 .考点四 汽化和液化【难点】12.汽化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液体的_______进行的_______汽化现象,在_______温度下都可以进行;而沸腾是在液体的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汽化现象,只有在_______温度下才能发生.13.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沸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大气压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15.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沸腾时吸热,液体温度_______.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_______,气压增大时_______.蒸发和沸腾的比较16.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气泡现象:液体沸腾前由下到上气泡 ,沸腾后气泡由下到上越来 . (2).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 . (3).液体沸腾时温度为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 ;气压越低,沸点越. (4).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 或 ,也可给烧杯加 ,减少热量散失. (5).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 .(5).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象中信息的提取:信息一:确定沸点.图象的“转折点”对应的温度或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对应的温度为沸点;信息二:判断沸腾时的特点.温度达到沸点后,随时间增大,温度不变,一直吸热;信息三:确定气压的关系.若沸点低于100 ℃,则其所处环境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17.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使其体积缩小,便于_____________.18.自然界中,雨的形成是_______,雾和露的形成是_______.考点五 升华和凝华19.利用固态干冰制造“白雾”,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屋外堆的雪人过一段时间后变小,这些现象属于_______.20.冬天,天空下雪、树叶上结霜、窗户上有冰花,这些现象属于_______.第 四章 光现象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常考点】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2.光在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___________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小孔成像(1)物体通过小孔成 像(像跟物相似,而跟小孔的形状 ).(2)像的大小跟 有关.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_m/s.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_____.考点二 光的反射【常考点】5.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______,反射角也等于______,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______.6.人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_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反射和_____反射.7.光的反射的作图8,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9.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纸板的作用是 .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 ,若不垂直则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光线位置的确定:联结纸板上两点确定光线,光线要加箭头. (4)角度的计算:反射角 入射角,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或反射角. (5).三线共面的判断:纸板折叠后,发现被折后的纸板上,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共面.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是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常考点】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像和物大小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人面镜时,人的像大小不变.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简记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为“大小相等,距离相等,线面垂直,像为虚像”.11.球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面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路口反光镜等.凹面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应用:太阳灶、汽车前灯反光装置等.12.比较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 光线会聚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由 形成的.实像不仅能用眼睛看到,而且能呈在 上;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在 上.考点四 光的折射【常考点】1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______,反射角为______,折射角为______.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_______的.1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路 . (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比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角 入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 入射角,若不断增大入射角,则入射角到一定值时,观察不到折射光线,即发生全反射.考点五 光的色散【常考点】15.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不同颜色的光.16.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17.在红光之外是_________,紫光之外是_________,这两种光人眼都不能看见.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等;紫外线的应用: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验钞机等.第 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 透镜【常考点】1._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2.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_______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在此轴上有一点,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距,_________________叫做像距.3.凸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是因为光通过透镜表面时发生了_______.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__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这个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焦距短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_____.①如果由平行光线变为发散光线,则为 透镜;如果由发散光线变为会聚光线,则是 透镜.②会聚和发散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入射光线延长线相对折射光线偏向主光轴是 透镜,反之为凸透镜.5.三条特殊光线6.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识记口诀(1)一焦分 ,二焦分 .(2)实像异侧 ,物近像 像变 .(3)虚像同侧 ,物近像 像变 .(4)=.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 ,目的是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中央.(2).随着实验的进行,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调整像的办法有三种:①将光屏向 移.②将蜡烛向 移.③将凸透镜向 移. (3).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①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 .②蜡烛 或蜡烛 . (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会变 些,像还是一个完整的像.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常考点】8.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_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在其上成_________________像.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焦距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使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_,焦距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仍然使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人眼的明视距离为_____cm.9.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_______,它的折光能力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面,应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0.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_______,它的折光能力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面,应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判断眼睛是否是近视眼,关键是看远处的物体成像是否在视网膜的前面,只要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的就是 (即看近不看远就是近视眼).(2)判断眼睛是否是远视眼,关键是看近处的物体成像是否在视网膜的 ,只要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就是远视眼(即看远不看近就是远视眼).考点四 显微镜和望远镜【常考点】11.显微镜的物镜是_______镜,焦距较_____,物体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像;目镜也是_______镜,焦距较_____,物镜的像成在目镜的_______以内,它将物体第一次经物镜所成的放大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经过两次放大,提高了放大倍数,我们便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载物台下还有一个_______镜作为反光镜.12.有一种望远镜的物镜是_______镜,焦距较_____,物体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使像离我们更近);目镜也是_______镜,焦距较_____,物镜的像成在目镜的_______以内,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使我们看到天体的_______变得很大.第 六章 质量与密度考点一 质量【常考点】1.物体中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t=______kg,1 kg=______g,1 g=______mg.物体的质量不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测质量.(1)天平使用时有三平:①放平:在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②调平: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处,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_______.③称平:将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里,用_______向_____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2)会读数:被测物体质量=右盘中_________质量+_______在标尺上的示数.(3)注意:不超_ ______;用_______夹取,轻拿轻放;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____放到盘中;称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___________,天平的位置改变就需重新调平,调平后位置未改变就不需再调平.3.判断天平平衡的方法(1)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 .(2)测量过程中使横梁平衡的方法: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绝对不能调节 .(3)托盘天平的使用口诀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码两盘盛,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游码之和是读数.如若物码位置反,游码读数要 .4.一架天平,在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此时应将___________向_____旋;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应该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密度【常考点】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公式为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g/cm3=_________kg/m3.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_______,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密度是_______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_______的.密度大小取决于 ,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某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值,与质量、体积均不成比例.6.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或____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三 测量物体的密度【常考点】7.量筒的使用(1)“看”:看单位、_______和_________.(2)“放”:放在___________.(3)“读”:视线应与凹液面的_________或凸液面的_________在同一水平线上.8.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固体的密度①实验原理:________.②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水的固体).③实验一般步骤:Ⅰ.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m;Ⅱ.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V1;Ⅲ.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浸没,记下V2;Ⅳ.固体的密度ρ=__________.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沾有液体,否则会使测得的质量偏 ;测量体积时,被测物体要浸没在液体中,若未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 . 注意:实验时,先测固体质量,再测体积.(2)测液体的密度①实验原理:________.②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③实验一般步骤:Ⅰ.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Ⅱ.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Ⅲ.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Ⅳ.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考点四 密度与社会生活【常考点】8.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________可以求物体的质量,根据变形式________可以求物体的体积,根据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_____________.9.一定质量的物质,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其密度_______;当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其密度_______.但水不是简单地遵循一般物质的“热胀冷缩”规律,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人们把水的这种特性叫做水的“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考点答案第 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一 科学探究方法1.其他因素 控制变量 2. 等效替代 考点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 刻度尺 停表 (1) 实际需要 (2)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3) 有刻度线 (4) 尺面垂直 (5) 分度值的下一位 (6) 数值 单位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 4. 量值测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减小 错误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数时粗心 考点三 运动的描述 5. 位置随时间 标准 相对 匀速直线运动 6 . (1) 任意 研究的物体本身 (2) 静止 7. 参照物 是否发生变化 运动 静止考点四 运动的快慢 8. 运动快慢 路程 v= 9.m/s或m·s-1 km/h 1 m/s=3.6 km/h 10. 不变 直线 11.速度 变速 平均速度 v= 12.(1) ③ 匀速直线 (2) ③ 匀速直线 13. (1)v= (2) 时间的测量 (3)减小误差 (4) 头对头测量第二章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 振动 振动 振动 发声 2.介质 声波 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3. 种类 温度 340 m/s 固体 液体 气体 4. 反射 0.1 s 17 m 5. 空气传导 骨传导 空气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难点】6.音调 响度 音色 (1) 频率 频率 物体1秒内振动100次 20 Hz~20 000 Hz 20 Hz 20 000 Hz (2) 振幅 远近 振幅 (3) 结构 材料 高低 强弱 品质考点三 声的利用【常考点】信息 能量 8.无规则振动 环境保护 9.90 70 50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0.噪声第 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一 温度 1.冷热程度 摄氏度(℃) 37 2.冰水混合物 沸水 1 ℃ 3.热胀冷缩 负7摄氏度 零下7摄氏度 4. 35 ℃~42 ℃ 细管 甩回 5.(1) 量程 分度值 (2) 浸没 底部 侧壁 (3) 稳定 (4) 继续留在液体中 液面考点二 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 6. 固态 液态 凝固 液化 液态 气态 升华 凝华 7. (1) 熔化 汽化 升华 (2) 凝固 液化 凝华 考点三 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8.晶体 非晶体 吸热 保持不变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9.固液 熔点 继续吸热 液态 固液 凝固点 继续放热 继续放热 10. (1)凝固 晶体 固液共存 11. (1)物体受热均匀 (2) 小 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减缓状态变化过程,便于观察 (3) 吸热 不变 考点四 汽化和液化 12.蒸发 沸腾 表面 缓慢 任何 表面和内部 剧烈 一定 13.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100 15.液体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不变 降低 升高 16.(1). 气泡越来越小 越来越大 (2). 不变 (3) 沸点 高 (4). 减少用水量 用热水 纸板盖子 (5). 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还能继续为烧杯内的水提供热量. 17.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储存和运输 18. 熔化 液化 考点五 升华和凝华 19.升华 20.凝华第 四章 光现象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2. 同种均匀介质 小孔成像 3. (1) 倒立的实 无关 (2) 物体到小孔及光屏到小孔的远近 4. 3.0×108 慢 考点二 光的反射【常考点】同一平面 等于 0° 0° 180° 6.反射 镜面 漫 7.(1)入射点 法线 入射角 方向 (2)入射点 法线 反射角 光源 8,都遵守反射定律 反射面光滑 反射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反射后仍平行 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方向 9.(1) 显示光路 (2).垂直 (4)等于 (5) 无光线(6).可逆 (7). 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常考点】正立 等大 虚 相等 垂直 相等 不变 11. 发散 会聚 12. 实际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 光屏 光屏考点四 光的折射【常考点】法线 小于 0° 0° 0° 可逆 14. (1).可逆 (2). 小于 大于考点五 光的色散【常考点】15.红、橙、黄、绿、蓝、靛、紫 16.红、绿、蓝 通过它的色光 它反射的色光 17.红外线 紫外线 第 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 透镜【常考点】1.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2. 球心 光心 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到光心的距离 3.会聚 发散 折射 4.会聚 焦点 焦距 强 ① 凹透镜(近视眼镜) 凸透镜(远视眼镜) 凹 5.6.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实像虚像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照相机u>2f fu=2f v=2f 实像 倒立 等大 投影仪f2f 实像 倒立 放大 测焦距平行光源u=f v→∞ 不成像 放大镜u虚实 大小 (2) 倒 远 大 (3) 正 近 小 7。(1).同一高度 (2). ①向上移 ② 向上移 ③ 向下移 (3). ① 不在同一高度 ② 一倍焦距以内 焦点上 (4). 暗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常考点】晶状体和角膜 视网膜 倒立、缩小的实 薄 大 弱 小 强 25 9. 太厚 太强 太长 前凹 10. 太薄 太弱 太短 后 凸 (1) 近视眼 (2) 后面考点四 显微镜和望远镜【常考点】11.凸透 小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倒立、放大的实 凸透 大 焦点 凹面 12.凸透 大 二倍焦距以外 倒立、缩小的实 凸透 小 焦点 放大 视角第 七章 质量与密度考点一 质量【常考点】物质 m 千克 kg g mg t 103 103 103 形状 位置 物态 2.天平 (1) 水平 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平衡 左 镊子 右 (2) 砝码 游码 (3) 最大称量 镊子 不能直接 平衡螺母 3. (1) 中央刻度线 相等 (2) 平衡螺母 (3) 相减 4. 平衡螺母 右 向右盘加砝码 向右移动游码考点二 密度【常考点】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ρ= kg/m3 g/cm3 特性 相同 不同 物质的种类和状态 6. 1.0×10 3 1 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 kg考点三 测量物体的密度【常考点】7.(1) 量程 分度值 (2) 水平台上 (3) 最低点 最高点 8.(1) ① ρ= ③ 偏大 偏小(2) ρ= 考点四 密度与社会生活【常考点】8.m=ρV V= 物质的种类 9.减小 增大 4 反常膨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