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装舞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化装舞会》对阿根廷的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通过律动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不同乐段带来不同的音乐情绪,并通过符合旋律走向的音乐律动更好的通过肢体动作增强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音乐、教具(纱巾、彩色卡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师随音乐起舞,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引出课题《化装舞会》 ;3、简介这首阿根廷“第二国歌”《化装舞会》 ;二、感受A乐段,分组分段聆听体验1、聆听A段a主题:⑴通过聆听感受这个主题的节奏特点是怎样的?⑵根据这一部分节奏和旋律的特点,通过律动的方式跟随音乐呈现,进一步调动肢体参与音乐感知;⑶这部分要让学生体验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认识一开始就显出的独特个性。2、聆听A段b主题:⑴通过聆听感受Ab主题旋律特点?⑵通过设置情景,将旋律特点用肢体动作展现出来,并重点体验这一部分带来的坚定的情绪。3、聆听A段a主题再现:⑴在这个部分,让学生听过聆听判断该部分旋律跟之前所听到的旋律有何联系,引出再现的a主题;⑵将A段旋律完整复听,并将之前分段联系中的律动带入乐曲体验;小结:A段旋律结束以后,师展示A段旋律a+b+a(再现)的乐曲结构,为整首乐曲结构分析埋下伏笔。三、感受B乐段,分组分段聆听体验1、聆听B段a主题:⑴通过聆听感受旋律特点;⑵运用教具纱巾,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连音与非连音;2、聆听B段b主题:⑴聆听分析这一部分旋律所体现的情绪;⑵通过创编符合音乐情绪的动作,并现场练习,进一步理解这一部分的旋律的独特性,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审美能力;3、聆听整个B乐段⑴聆听整个B乐段,分析判断剩下的部分音乐特点,引出结束句Aa旋律的再现;⑵将之前创编的B乐段律动加入音乐,练习(两次或者三次);4、听全曲,在欣赏的同时分组跟随音乐做之前的律动,(这一环节可以多形式,多次练习,让学生在反复当中深刻记忆)旋律结束以后。5、拓展⑴针对同学们会听辨属于自己部分的旋律这一情况,训练判断全曲整个乐段分段的情况;将不同乐段用不同颜色卡纸表示,将卡纸发放到同学们手里;⑵听全曲,听到相应的乐段全班举起相应颜色的卡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