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描述人体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举例说明它们在功能上的联系
2.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3.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该方法分析新情境下的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内分泌系统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学习难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导入:侏儒症患者的症状是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如果在侏儒症患者成年时给他们注射生长激素,他们的症状能缓解吗?
导学问题一:激素的发现
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比较
2、促胰液素的发现
实验 沃泰默的实验 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假设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步骤与现象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甲组) 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 狗的血液(乙组) 胰腺不分泌胰液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去除神经)(丙组)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 乙、丙组对比 甲、乙组对比 甲、丙组对比 小肠上神经的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①对照组为沃泰默实验中的乙(甲、乙、丙)组 ②说明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实验结论 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 神经调节的控制(囿于定论的结论,实际上 小肠神经的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胰液分泌胰液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促胰腺液
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导学问题二:激素研究的实例
胰岛素的发现
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1)1849年,德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正常公鸡 睾丸摘除后的公鸡 睾丸重新植回后的公鸡
①正常公鸡摘取睾丸后,与摘除睾丸前对比,雄性特征明显消失。
②摘除睾丸的公鸡,在重新移植回睾丸后,其雄性特征逐步恢复。
后来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睾酮,经证实,他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
导学问题三: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总结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主要生理作用
下丘脑 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多肽 垂体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是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生长和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肽 肾上腺皮质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和发育,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糖原的合成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类固醇 肾脏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胰腺中的胰岛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含量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含量
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类固醇 全身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卵巢 雌激素 全身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雌性的第二性征的出现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测:
1、科学研究表明,幼鼠注射或服用睾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啼鸣,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些事实说明( A )
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B.被摘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啼鸣
C.睾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分析题干中两个实例可推知,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的联系,A符合题意;被摘除睾丸的公鸡雄性第二性征消失,但并没有变成母鸡,B不符合题意;雌性体内也有雄激素,C不符合题意;题中信息不能直接说明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与神经调节有关,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放到内环境的是( B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解析:A、唾液腺和肠腺都是与外界相通的腺体,产生的分泌物直接进入消化道内,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A错误;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分泌的相应的激素都直接弥散到血浆中,因此是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B正确;
C、睾丸、汗腺、皮脂腺都是与外界相通的腺体,分泌物都不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错误;
D、胃腺、肝脏产生的分泌物直接进入消化道,没有进入内环境,D错误.
探究点一:研究激素的方法
实验思路
2.常用方法
项目 摘除法(植入法) 饲喂法 注射法
实验设计 实验组 摘除内分泌腺 饲喂动物激素 注射动物激素
空白对照组 不摘除内分泌腺 不饲喂动物激素 不注射动物激素(如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自身对照或 条件对照组 对摘除内分泌腺的实验动物补充激素(或植入内分泌腺) 饲喂动物激素抑制剂 ——
实验目的 验证或探究某种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
举例 垂体、甲状腺等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等 生长激素、 胰岛素等
3.实验注意事项
(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
(2)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如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饲喂等量蒸馏水。
(3)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水解,因此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采用饲喂法;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以饲喂,也可以注射。
(4)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通常采用饲喂法。
探究点二: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几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激素 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分泌过多 分泌过少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反应为食量大增、消瘦、心率快、血压高、易激动)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②幼年: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胰岛素 血糖降低,严重者患低血糖 出现糖尿,严重者患糖尿病
生长激素 成年:肢端肥大症;幼年:巨人症 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性激素 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解析:A、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功能,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A正确;
B、延长光照可通过激素的分级调节促进鸡体内雌激素的产生,雌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
形成,据此可推测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B正确;
C、垂体功能受损则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据此可推测垂体
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C正确;
D、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由于性激素的反馈调节过程,则会导致体内的促性腺激素的含量较
正常人低一些,D错误。故选D。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描述人体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举例说明它们在功能上的联系
2.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3.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该方法分析新情境下的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内分泌系统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学习难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导入:侏儒症患者的症状是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如果在侏儒症患者成年时给他们注射生长激素,他们的症状能缓解吗?
导学问题一:激素的发现
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比较
2、促胰液素的发现
实验 沃泰默的实验 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假设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步骤与现象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甲组) 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 狗的血液(乙组)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去除神经)(丙组)
实验分析 乙、丙组对比 甲、乙组对比 甲、丙组对比 小肠上神经的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①对照组为沃泰默实验中的 (甲、乙、丙)组 ②说明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实验结论 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 调节的控制(囿于定论的结论,实际上 小肠神经的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胰液分泌胰液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
3、激素调节:由 分泌的化学物质—— 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导学问题二:激素研究的实例
胰岛素的发现
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1)1849年,德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正常公鸡 睾丸摘除后的公鸡 睾丸重新植回后的公鸡
①正常公鸡摘取睾丸后,与摘除睾丸前对比,雄性特征明显 。
②摘除睾丸的公鸡,在重新移植回睾丸后,其雄性特征 。
后来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 ,经证实,他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
导学问题三: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总结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主要生理作用
下丘脑 多肽 垂体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是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垂体 全身 调节生长和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多肽 肾上腺皮质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和发育,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髓质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糖原的合成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 肾脏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胰腺中的胰岛 胰岛B细胞 蛋白质 全身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含量
胰岛A细胞 多肽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含量
睾丸 类固醇 全身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卵巢 全身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雌性的第二性征的出现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测:
1、科学研究表明,幼鼠注射或服用睾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啼鸣,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些事实说明( )
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B.被摘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啼鸣
C.睾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放到内环境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探究点一:研究激素的方法
实验思路
2.常用方法
项目 法(植入法) 法 法
实验设计 实验组 摘除内分泌腺 饲喂动物激素 注射动物激素
空白对照组 摘除内分泌腺 不饲喂动物激素 不注射动物激素(如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自身对照或 条件对照组 对摘除内分泌腺的实验动物补充激素(或植入内分泌腺) — —
实验目的 验证或探究某种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
举例 垂体、甲状腺等 激素 激素等 激素、 等
3.实验注意事项
(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 ,体重、生理状况 的动物进行 分组,且每组要有数量 的多只动物。
(2)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 实验,遵循 原则,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如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等量 (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饲喂 。
(3)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多肽和 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水解,因此一般采用 ,不宜采用饲喂法;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以饲喂,也可以注射。
(4)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通常采用 。
探究点二: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几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激素 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分泌过多 分泌过少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反应为食量大增、消瘦、心率快、血压高、易激动)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②幼年: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胰岛素 血糖降低,严重者患低血糖 出现糖尿,严重者患糖尿病
生长激素 成年:肢端肥大症;幼年:巨人症 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性激素 — 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