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开辟新道路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广西来宾】1.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l917 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A.“苏联新宪法”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十月革命” 【福建莆田】 2.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对20世纪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二月革命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贵州贵阳】3.下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它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宣告了一场伟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是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江苏扬州】4.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河北】5.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www.21-cn-jy.com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广东揭阳】6.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下面属于他曾参与过的事件是( )A、制定苏联新宪法 B、发表《共产党宣言》C、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D、建立巴黎公社 【山东聊城】7.“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A.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C.德国的分合 D.苏联的兴替 【江苏常州】8.某同学在整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学习小卡片。其中出现的错误有21·cn·jy·com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辽宁丹东】9.举出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和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福建福州】1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9年1O月1日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人在1O月1日所庆祝的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政治摧毁的范围不小于那两场革命,在为社会发展的空前新进程而开辟道路方面,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两场革命,其世界范围的影响也不小于那两场革命。——摘自(曼)莫里斯·梅斯纳著、张瑛等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l)请写出中国在1949年1O月1日这一重要日子发生的重大事件。(3分)(2)掀开1789年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3分)(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4)结合材料,写出上述三场革命的相似之处。(3分,不得照抄材料) 【辽宁沈阳】11.观看下面三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注: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府同德国及其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群众革命情绪高涨。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爆发起义,得到当地工人响应。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11月11日,德国代表与盟军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以上三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3)以上图文介绍反映出革命对战争的影响是什么?(1分)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山东泰安】1.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版权所有:21教育】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湖南娄底】2.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为此而实行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江苏常州】3.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极度的重视,就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下列各项中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C.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D.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 【江苏泰州】4.《大国崛起》里讲述某国“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一“重大的突破”是( )21·世纪*教育网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罗斯福新政 D.马歇尔计划 【江苏镇江】5.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山东日照】6.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丘吉尔评价的“他”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山东潍坊】7.《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是指21*cnjy*com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福建漳州】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这是因为当时苏联A.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B.农业产量居世界首位C.居民生活水平居世界首位D.农、轻、重各业齐头并进,成就巨大 【广西桂林】9.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强大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21教育网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十月革命胜利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云南曲靖】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描述的大国是( )www-2-1-cnjy-comA.南斯拉夫 B.苏联 C.奥匈帝国 D.德国 【海南】11.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其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模式开始形成于( )2-1-c-n-j-yA.19世纪末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黑龙江大庆】12.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了下面表格,据此分析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应该是( )A.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B.提高农产品价格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云南昆明】13.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相一致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疆】14.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能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吉林】15.苏俄(联)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湖北咸宁】16.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21*cnjy*com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湖北黄冈】17.1921 年,苏俄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促使这一变化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 【四川成都】18.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实行全民配给制 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取消商品买卖 【云南】19.“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材料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是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 【山东济宁】21.图形标志用于表达特定的历史或事物信息。下图是 A.奥运标志 B.不结盟标志 C.欧盟旗帜 D.苏联标志 【广西百色】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来源:21cnj*y.co*m】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出处:21教育名师】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2分)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1分)21cnjy.com(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1分)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1分)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1分)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2分)(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1分)2·1·c·n·j·y 第二单元 开辟新道路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整理改编:qshxy俄国十月革命【广西来宾】1.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l917 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A.“苏联新宪法”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1917年底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如果置身于当时的俄国,感受到的流行语当然是“十月革命”。故答案选D。【福建莆田】 2.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对20世纪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出处:21教育名师】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二月革命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贵州贵阳】3.下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它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宣告了一场伟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是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响为信号,工人和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故选D。【来源:21cnj*y.co*m】 【江苏扬州】4.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俄的历史,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但是遭到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答案是A。 【河北】5.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近代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就更加深重,大量的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艰难,因此,二月革命前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发展经济。故答案为:B 【广东揭阳】6.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下面属于他曾参与过的事件是( )A、制定苏联新宪法 B、发表《共产党宣言》C、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D、建立巴黎公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主要事迹。我们从教材中所了解到的列宁参与过的事迹主要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三年内战,在内战期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战结束后实施新经济政策,建立苏联。四个选项中,A选项制定苏联新宪法的斯大林,发表《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建立巴黎公社的法国人。故答案选C。 【山东聊城】7.“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A.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C.德国的分合 D.苏联的兴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里的“出世一战中”指的是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材料里的“大厦倾覆两极终”告诉我们,此国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国就是苏联,故选D。 【江苏常州】8.某同学在整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学习小卡片。其中出现的错误有www.21-cn-jy.com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巴黎公社是欧洲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错在早期两字上,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卡达尔改革发生在匈牙利企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所以错误的地方有3个【辽宁丹东】9.举出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和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福建福州】1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9年1O月1日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人在1O月1日所庆祝的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政治摧毁的范围不小于那两场革命,在为社会发展的空前新进程而开辟道路方面,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两场革命,其世界范围的影响也不小于那两场革命。——摘自(曼)莫里斯·梅斯纳著、张瑛等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l)请写出中国在1949年1O月1日这一重要日子发生的重大事件。(3分)(2)掀开1789年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3分)(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4)结合材料,写出上述三场革命的相似之处。(3分,不得照抄材料)【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分)(2)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分)(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写出一点,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都摧毁了旧政权;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都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等。(写出一点,答案符合题意即可,3分)2·1·c·n·j·y次革命在政治方面说,都摧毁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旧的政权;从而也就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条件;三次革命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辽宁沈阳】11.观看下面三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注: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府同德国及其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群众革命情绪高涨。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爆发起义,得到当地工人响应。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11月11日,德国代表与盟军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以上三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3)以上图文介绍反映出革命对战争的影响是什么?(1分)【答案】(1)A(2)可从革命(起义)时间、国家、斗争方式、推翻的政权、签订的条约等方面回答。(3)革命加快了战争的结束。【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史料的类型。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持续性的优点。以上三幅照片属于真实的历史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2)本题考查的是一战期间俄国和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可从革命(起义)时间、国家、斗争方式、推翻的政权、签订的条约等方面回答。如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退出一战。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3)本题考查的是革命对战争的影响。一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最早退出一战。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11月11日,德国代表与盟军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些都说明了革命加快了战争的结束。21·世纪*教育网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山东泰安】1.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列宁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主要指俄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这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湖南娄底】2.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为此而实行的是( )21·cn·jy·com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内容。1921年,面对战争对苏俄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江苏常州】3.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极度的重视,就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下列各项中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C.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D.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列宁的思想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说明了列宁思想的创新、与时俱进。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创新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的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 21*cnjy*com考点: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动荡与变革·俄国向何处去·苏俄新经济政策【江苏泰州】4.《大国崛起》里讲述某国“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一“重大的突破”是( )21*cnjy*com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罗斯福新政 D.马歇尔计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知识,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这是列宁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集中体现,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江苏镇江】5.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1921年列宁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规定大型企业国家所有,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即一定范围内允许多种经济并存,这也是新经济政策的一大特征,所以答案选C。考点: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动荡与变革·俄国向何处去·新经济政策【山东日照】6.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丘吉尔评价的“他”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1928年——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故答案选:B【版权所有:21教育】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山东潍坊】7.《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是指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福建漳州】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这是因为当时苏联A.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B.农业产量居世界首位C.居民生活水平居世界首位D.农、轻、重各业齐头并进,成就巨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得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故选A。21教育网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广西桂林】9.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强大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十月革命胜利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苏联的相关史实的记忆。苏联在1936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云南曲靖】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描述的大国是( )A.南斯拉夫 B.苏联 C.奥匈帝国 D.德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成立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苏俄是在一战期间成立的,后苏联成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苏联为赢得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苏联解体,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的成立【海南】11.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其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模式开始形成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故答案选B。21cnjy.com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黑龙江大庆】12.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了下面表格,据此分析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应该是( )A.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B.提高农产品价格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是实施新经济政策,因为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于1921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云南昆明】13.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相一致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工业化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不正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25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苏联工业化的方针,方针指出,经济建设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据此分析可知B的表述不合题意,故选B。 【来源:21·世纪·教育·网】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模式【新疆】14.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能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吉林】15.苏俄(联)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苏俄时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阅读题文,“苏俄(联)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据题意要求,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湖北咸宁】16.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材料中的提到的没有“油”、“锅”,说明了苏联轻工业的严重落后,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没有柴”说明了在集体农庄体制下,集体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没有积极性。这些都说明了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答案选D。考点: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崛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湖北黄冈】17.1921 年,苏俄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促使这一变化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俄从1921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促使这一变化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因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根据这一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当然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故答案选B。2-1-c-n-j-y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川成都】18.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A.实行全民配给制 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取消商品买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需要向国家缴纳粮食税,余粮归自己支配,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云南】19.“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材料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www-2-1-cnjy-com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题文材料中“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指的是列宁在苏俄内战期间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是内战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许多问题,还出现了农民暴动的事件,为此,列宁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川乐山】2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的内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则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政策。故答案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山东济宁】21.图形标志用于表达特定的历史或事物信息。下图是 A.奥运标志 B.不结盟标志 C.欧盟旗帜 D.苏联标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图形标志的认识。本题图形标志中有镰刀、锤子和五角星等图形,很明显是苏联的标志。奥运标志是五环,欧盟旗帜由蓝底加组成圆形的十二颗五角星,而不结盟标志里面有和平鸽的头部。故答案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广西百色】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2分)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1分)(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1分)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1分)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1分)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2分)(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1分)【答案】(1)思路: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模式:斯大林模式。(1分)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分)(2)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1分)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或缓和经济危机,恢复发展经济);(1分)特点:进入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1分)(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转折原因: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或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4)共同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给1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是指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斯大林模式,其实质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中的法令对工业进行了种种规定,体现国家对工业的干预,由此可见,它出自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或缓和经济危机,恢复发展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的特点是进入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中的时间是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召开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是因为这次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或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们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给1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最新2014年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精品解析分册汇编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原卷.doc 最新2014年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精品解析分册汇编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解析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