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九上试题精品解析:第一单元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九上试题精品解析:第一单元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2014山东泰安】1.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21cnjy.com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2014广东泰安】2.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21教育网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2014四川内江卷】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2014河南】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21·cn·jy·com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2014河南】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014福建福州】6.图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21·世纪*教育网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1861年改革
【2014四川成都】7.图1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4福建漳州】8.詹天佑主持建成的唐胥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铁路。
【2014福建莆田】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赏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6分)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4广东佛山】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2-1-c-n-j-y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2·1·c·n·j·y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014江西】27.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桥。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www-2-1-cnjy-com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2分)
第三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整理改编:qshxy
【2014山东泰安】1.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2-1-c-n-j-y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给出的时间是1876年,因此,家住上海的李先生看的报纸应是申报,因为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4广东泰安】2.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2014四川内江卷】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四个选项中D选项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是不正确的,因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已经废除了这些有损人格的礼节和称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和“先生”“君”等称呼。故答案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4河南】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2·1·c·n·j·y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兴起,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材料中这一新国民形象正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变化。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4河南】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抗婚、逃婚,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故答案选:D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2014福建福州】6.图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www-2-1-cnjy-com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1861年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令、易服令、、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故选C。21cnjy.com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
【2014四川成都】7.图1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选B。  21*cnjy*com

【2014福建漳州】8.詹天佑主持建成的唐胥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铁路。
【答案】错误:唐胥铁路 改正:京张铁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张铁路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到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成功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所以詹天佑主持建成的唐胥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铁路,是错误的。

【2014福建莆田】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赏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出处:21教育名师】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6分)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分)21*cnjy*com

【2014广东佛山】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21·cn·jy·com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⑴表现:洋词的出现;官员称呼的改变;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辛亥革命的影响;崇洋风气日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⑵都是受外来因素影响引起变化;
⑶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阅读材料题,通过阅读材料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此题分三问进行考查
⑴.此题通过阅读材料一和二,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此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表现来看出现了洋布、洋人、洋行、等洋词;剪辫子、易服饰、禁缠足、改称呼、变礼节等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从原因来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侵略的深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也逐渐渗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辛亥革命的影响;崇洋风气日盛;因此出现了材料一和二中的现象。据此回答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
⑵.此题通过阅读材料考查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也随着侵略传入中国,于是中国有了洋货、洋行、洋玩意、洋油等洋词,以及洋人的生活方式;材料三在美国许多人家用的是中国货,说明中国的文化影响着是美国据题意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相同之处在于都来自本民族之外的文化,即都是受外来因素影响引起变化。据题回答即可。
⑶. 此题通过材料三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据题意要求说出材料三的变化历史背景阅读材料三,之所以中国物品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和家庭,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其次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中美关系正常化,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第三还有国际经济形势: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之间关系日益密切。从三则材料来看,中国被西方列强打破了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被迫接受近代化工业到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据题意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2014江西】27.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桥。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意思相近即可,1分)原因:辛亥革命。(1分)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人人心)。(意思相近即可;只写观点,不阐述理由不给分,满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称呼、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趋向。故可以看出“革命”之后人们思想上的民主、平等意思增强,究其根源是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不但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更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www.21-cn-jy.com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的评价时两方面的,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来源: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