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科学防护,小事做起一、班会背景经历近三个月的居家学习,我们终于在5月中旬迎来了返校复课。从居家到返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生理与心理过渡期。作为教师,很有必要在返校之初,对学生进行科学防护教育,引导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系统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二、班会目标1. 了解新冠肺炎知识,正确认识新冠肺炎。2. 掌握个人防护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 培养珍爱生命,顾及他人的良好品质。三、设计理念《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初中学段目标指出: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今年的疫情对每一个人都是考验,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也需要教师从科学及规范的角度给予指引,进一步认识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树立信心、积极行动,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一份力。这也是一次生命教育课程。四、班会形式讲解、讨论五、班会对象初二级学生六、班会准备搜集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课件七、班会过程(一)导入2020年鼠年的春节,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春节和往年不太一样呢?(学生讨论、发言)“不要出去闲诳!”“戴上口罩,不能摘下!”“赶紧洗手!”这一句句的叮嘱是不是言犹在耳?因为今年春节前,一场名叫“新冠肺炎”的疫情突然造访,它打破了春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终于得以重新回到我们的校园,回到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习生活开始回归正轨了。此时此刻,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审视这场疫情,加强个人防护,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二) 正确认识“新冠肺炎”(教师讲解)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指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导致武汉病毒性肺炎爆发疫情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COVID-19”。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也会伴有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4.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三) 科学防护,从小事做起1.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大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发言。)2.科学防护,从小事做起。(教师讲解)(1)坚持佩戴口罩。*口罩的选择,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医用口罩的正确使用。观看视频《正确佩戴口罩》(2)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没有流水的情况下,不方便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如免洗洗手液)。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迖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正确洗手。七步洗手法: 内-外-夹-弓-大-立-腕。(随机选两名学生按照示意图示范动作)(3)注意呼吸卫生礼仪。*不随意吐痰,不乱扔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臂肘或纸巾遮挡口鼻(切断传播途径)。(4)避免近距离接触。(选两名学生重现当天回到学校看见同学时打招呼的情形,其他学生点评或提议疫情期间如何与老师、同学打招呼。)*进学校、教室、上厕所不拥挤,间隔1米以上,有序排队等候。*在学校无论上课、食堂吃饭都单独就坐,保持一定距离。*课间休息不窜班,不聚集打闹玩耍,不扎堆聊天。3.小结:疫情防控非小事,细处着眼保平安。(四)战胜新冠病毒,大家在行动观看视频《中国疫情期间的十大感人画面》,致敬逆行者!(五)课堂小结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已步入常态化。“安全”,短短两个字,背后却凝聚了千千万万坚守平凡岗位的抗疫战士无尽的付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个用生命守护生命的阵地。最美逆行者,你们用不平凡的壮举让瘟神颤栗而退,你们用个人的生命点燃了众生的希望。为了不负你们的心血,为了自我和他人的平安,我们也要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从小事做起!学生齐诵个人防护“三字经”:遵校规,测体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爱清洁一米线,分餐吃多运动,好睡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