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014天津】1.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21cnjy.com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2014广东揭阳】2.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21*cnjy*com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014山东济宁】3.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边材料出自A.孙中山 B.黄兴C.严复 D.康有为【2014江苏扬州】4.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014湖南怀化】5.下图人物是 。【2014山东济宁】6.材料一 1961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上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他在这次革命中起了重大的作用。”1.材料一中的“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从何时何人到何时何人?(2分)2.结合所学,用两件史实谈谈孙中山在这场革命中所起的作用。(2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2014江苏无锡】1.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湖北荆门】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 “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江苏常州】3.瞿秋白于1899年诞生于常州青果巷。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表达对( )21教育网A.清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的响应 B.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拥护C.“打倒孔家店”口与的认同 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支持【江苏泰州】4.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指(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 D.解放战争【2014浙江义乌】5.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014四川泸州】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www.21-cn-jy.com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014山东潍坊】7.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来源:21·世纪·教育·网】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2014山东日照】8.《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 21*cnjy*com关键词中国袁世凯孙中山满清武汉三镇北京南京报道篇数257672651385025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2014贵州毕节】9.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①孙中山领导的,发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014海南】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出处:21教育名师】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2014黑龙江大庆】11.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2014辽宁沈阳】12.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2014广东佛山】14.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014浙江宁波】1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2014重庆 B卷】16.“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2014山东聊城】17.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2014内蒙呼和浩特】19.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A.a省 B.b省 C.c省 D.d省【2014广东】20.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2·1·c·n·j·y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2014浙江杭州】2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版权所有:21教育】材料二: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现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21·cn·jy·com——摘编自《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1)简要回答华盛顿被视为“第一人”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唤起民众”的主要表现。(3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华盛顿和孙中山的共同追求。(2分)【2014广西桂林】24.(10分)观察分析下列图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退位诏书”是在哪一次革命之后颁布的?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革命后建立的新型国家叫什么?这个“新型国家”与被推翻的“旧政府”相比,“新”在哪里?(4分)www-2-1-cnjy-com(2)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与哪个国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理一世为什么会被处死?这个国家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3)通过对以上两段历史的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要求答出两个方面)(2分)【2014广西南宁】25.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手捧《人权宣言》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这与《人权宣言》的哪项内容有关?(2分)(2)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伊凡身份的变化,说明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3)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这一场景与什么事件有关?(2分)该事件将会给田中一郎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举任意一例即可。1分)(4)1912年,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是“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说明辛亥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是什么?(1分)“皇帝倒了”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2014黑龙江绥化】26.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2-1-c-n-j-y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1分)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分)(3)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2014江西】27.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桥。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21·世纪*教育网—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2分)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改编整理:qshxy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014天津】1.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材料中“1903年”“ 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由此分析可知孙中山符合题意,故选C。 【2014广东揭阳】2.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014山东济宁】3.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边材料出自A.孙中山 B.黄兴C.严复 D.康有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的内容。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后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故答案选:A【2014江苏扬州】4.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所以答案是D。【2014湖南怀化】5.下图人物是 。【答案】孙中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准确识记。结合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21·cn·jy·com【2014山东济宁】6.材料一 1961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上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他在这次革命中起了重大的作用。”1.材料一中的“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从何时何人到何时何人?(2分)2.结合所学,用两件史实谈谈孙中山在这场革命中所起的作用。(2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2014江苏无锡】1.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C。 【湖北荆门】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 “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巨变”的表现。之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变”,主要是因为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答案选D。 【江苏常州】3.瞿秋白于1899年诞生于常州青果巷。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表达对( )【来源:21cnj*y.co*m】A.清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的响应 B.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拥护C.“打倒孔家店”口与的认同 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支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瞿秋白13岁时是1912年,此时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了。瞿秋白剪掉了自己的辫子,表达了对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拥护,做中华民国新国民,答案选B。 【江苏泰州】4.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指(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 D.解放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词“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等,我们可看出该重大事件指的是:南昌起义,故答案选A。 【2014浙江义乌】5.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此题属于基础题,考察的学生是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推翻封建君主制表明历史事件是反封建政治统治的,故排除A和D,D反对的是封建思想;B戊戌变法保留了封建君主,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所以C也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此题选择答案C。21cnjy.com 【2014四川泸州】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www.21-cn-jy.com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鸦片战争,故排除A;公车上书是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故排除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排除C;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故此题选择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4山东潍坊】7.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21·世纪*教育网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出处:21教育名师】 【2014山东日照】8.《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关键词中国袁世凯孙中山满清武汉三镇北京南京报道篇数257672651385025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由孙中山、袁世凯、武汉三镇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革命席卷全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答案选:B 21*cnjy*com 【2014贵州毕节】9.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领导的,发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从此判断出,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故①是不正确的。ABCD四个答案涉及的都是四点,故只有一点不正确,所以②③④⑤都是正确的。此题选择答案B。 【2014海南】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浦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由此结束。故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2014黑龙江大庆】11.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其中“量变”是指由洋务运动原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到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通过改革,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2014辽宁沈阳】12.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辛亥革命爆发后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从此清朝统治被推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答案选B。21教育网 【2014广东佛山】14.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作用。阅读题文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www-2-1-cnjy-com 【2014浙江宁波】1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和应用能力。据题中关键词“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意思指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对应四项答案里,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故答案B正确。 【2014重庆 B卷】16.“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题文中加引号的话的意思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选C。2-1-c-n-j-y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2014山东聊城】17.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版权所有:21教育】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2014内蒙呼和浩特】19.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A.a省 B.b省 C.c省 D.d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爆发后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省份。要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a、b、c、d分别指哪个省份,a指湖北省,b指湖南省,c指安徽省,d指江西省,接下来要了解辛亥革命首次成功的起义发生于哪一省份,辛亥革命首次成功的起义是武昌起义,武昌位于湖北省。故答案选A。 【2014广东】20.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11年10月15日”“ 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可知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B。 【2014浙江杭州】2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2·1·c·n·j·y材料二: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现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摘编自《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1)简要回答华盛顿被视为“第一人”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唤起民众”的主要表现。(3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华盛顿和孙中山的共同追求。(2分)【答案】(1)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建立美国的共和政体(如答制定“1787年宪法”,就任美国总统亦可);不居功、不恋权、不敛财。(2)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人人心。(3)民族独立,民主共和。【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历史人物华盛顿的相关事迹。学生从“第一人”角度分析,就是华盛顿做到的别人没有做到的所以称为“第一人”。看材料告诉了学生首先华盛顿是“战争时期第一人”,要答出华盛顿领导的战争而且取得了无人能比的成就,相关的是“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平时期的第一人”是因为华盛顿在建国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联邦政治体制;“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是表达华盛顿的形象,精神、品质是人民心中无可代替的。(2)此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重要的事迹。分析问题“唤起民众”的意思就是他做的事情是以前别人没有做过的,同时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进步。孙中山首先在中国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人人心。(3)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考察的是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找华盛顿和孙中山的“共同追求”,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他们两个领导独立战争和辛亥革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华盛顿制定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他们对民主政治共和政体的追求。 【2014广西桂林】24.(10分)观察分析下列图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退位诏书”是在哪一次革命之后颁布的?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革命后建立的新型国家叫什么?这个“新型国家”与被推翻的“旧政府”相比,“新”在哪里?(4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与哪个国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理一世为什么会被处死?这个国家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3)通过对以上两段历史的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要求答出两个方面)(2分)【答案】(1)辛亥革命;(1分)三民主义;(1分)中华民国;(1分)“新”在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2)英国;(1分)他实行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君主立宪制;(1分)21*cnjy*com(3)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势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③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需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任意两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勘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一“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学生可判断是1912年或1912年前的一次革命,清帝退位就意味着中国没有了皇帝,废除了封建君主制。联系课本知识,学生就得出答案辛亥革命;第一小问知道了辛亥革命,第二三小问就好解决了,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第二小问就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学生根据记忆可答出:三民主义;第三小问问的是辛亥革命中建立的国家:中华民国;第四小问有点难度,学生要注意比较的是两个政权,从政权的性质入手。此种类型的题,要答前者:新兴国家即中华民国的政权的性质。“新”在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此问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此问属于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从材料二中图片的文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第二小问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从革命双方两种力量代表的阶级的角度分析。查理一世被处死是因为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在位时期他实行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后建自己的政权,为了防止国王实行独裁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3)此问考察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此问是综合性题,考察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从材料一二可分析得出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第二问可得出②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从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从辛亥革命成功却被封建军阀窃取果实得出③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需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014广西南宁】25.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手捧《人权宣言》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这与《人权宣言》的哪项内容有关?(2分)(2)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伊凡身份的变化,说明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3)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这一场景与什么事件有关?(2分)该事件将会给田中一郎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举任意一例即可。1分)(4)1912年,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是“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说明辛亥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是什么?(1分)“皇帝倒了”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答案】(1)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作用: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事件:明治维新。变化:享受新式教育,住洋房,吃西餐,穿西服,20世纪60年代改变日本传统发型,乘坐轮船、火车出行等。(4)目标:清王朝。影响: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的准确认识,材料中“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反映了私人财产不收侵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789年8月26日颁布的《人权宣言》,内容中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明了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又具有局限性。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材料中“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说明了伊凡有了人身自由,体现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871年12月”“日本使节出访欧美”可以得出符合明治维新的内容,第二小问的变化可以结合田中一郎的日常生活去分析,如享受新式教育,住洋房,吃西餐,穿西服,20世纪60年代改变日本传统发型,乘坐轮船、火车出行等。第(4)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1912年”“ 辛亥革命”可以推断出“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14黑龙江绥化】26.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1分)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分)(3)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答案】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2)1911年;孙中山;(3)近代化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自强、自救运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的是洋务运动;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第(2)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指的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革命后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讲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还是革命派进行的推翻清政府的探索,都属于近代化的探索。 【2014江西】27.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桥。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意思相近即可,1分)原因:辛亥革命。(1分)(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意思相近即可;只写观点,不阐述理由不给分,满分2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称呼、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趋向。故可以看出“革命”之后人们思想上的民主、平等意思增强,究其根源是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不但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更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的评价时两方面的,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最新2014年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精品解析分册汇编九上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原卷.doc 最新2014年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精品解析分册汇编九上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解析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