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编号: 年级 班 姓名【2022版新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的特征。【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举例说明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发现学习问题)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课本29页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阅读课本29页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并说出他们的走向。【跟踪练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类型 B.平均海拔高度 C.相对高度 D.山脉走向2.对照图2.2和2.9,说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分别位于我国哪一级阶梯,并完成下表。 海拔 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跟踪练习】1.横纵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列有关山脉的分析,错误的是( )A.雪峰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祁连山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D.昆仑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2.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 B.四大盆地全部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C.三大平原全部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 D.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整合资源,升华知识学习,调动自己的智慧)讨论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2、结合课本31页活动题,思考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从地势方面说一说,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够建设大型水电站。【跟踪练习】读图,完成1~2题。(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1.图中所示的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B.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C.阶梯之间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水能 D.有利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2.青藏高原的边缘是我国水电站最集中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纬度高 C.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D.降水多(地势西高东低西高东低,大致呈分布划分依据地势特点影响沟通了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落差,水能资源丰富降水)【知识梳理】——我总结,我收获【巩固训练】——我练习,我提高◆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农业、交通、水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B.便于海洋湿润气候流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C.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D.河流从第三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2.横纵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列有关山脉的分析,错误的是( )A.雪峰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祁连山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D.昆仑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读我国四条山脉示意图,完成3~5题。3.纬度最高,且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天山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4.天山所在省区( )A.地广人稀 B.民居多竹楼、吊脚楼C.赛龙舟为传统体育项目 D.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藏族5.我国秦岭以南地区( )A.终年高温 B.草原广阔 C.雪山连绵 D.稻田广布6.下列叙述中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 )A.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入太平洋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能力提升1.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天山—阴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C.长白山—武夷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了巨大水能,其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端午节期间,我校某同学到野外考察,他站在山顶举目远望,浑圆的山丘波状起伏,山坡梯田层层,水果飘香,沟谷地带碧绿的稻田泛着银光,据此完成3~4题。3. 他考察的区域,其地形应该是( )A.低山 B.丘陵 C.高原 D.平原4.他发现沟谷地带的小麦比山坡上的长势要好,这可能是因为沟谷地带比山坡地带( )①光照更充足 ②热量更丰富 ③土壤更肥沃 ④水分更充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读我国局部山脉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山南侧的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骆驼在觅食B.②山南侧戈壁、沙漠广布C.③山北侧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D.④山东侧秋季稻谷飘香(2)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