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0分)1.据语境填上合适的词语(词语不能重复)。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抛下所有思想上的 ,在海上航行。早上从小城的 出发,欣赏海上日出;有时,坐在船头,观看 飞翔;有时,与风浪搏斗, 坚强意志;累了,躺在甲板,仰望星空,放开 歌唱。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表示。严监生(jiān jiàn) 恐吓(xià hè)薄弱(báo bó) 停泊(pō bó)3.用“_____”画出每组中书写有误的词语。①蚂蚱 欺负 呐喊 遵重 ②由衷 瞎闹 船仓 相貌 ③卷恋 参谋 私自 耻笑 ④颤抖 引荐 吆喝 扭扣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①情不自 ②手 眼快 ③出 划策④ 然起敬 ⑤ 横交错 ⑥摩拳擦 早上,语文老师宣布下周将开展“诗词大会”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 、欢呼雀跃。对于“诗词大会”的比赛形式,同学们还纷纷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60岁的爷爷到了古稀之年,该好好地享福了。13岁的我正值豆蔻年华,是求学的黄金年龄,展望未来,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充满了信心。 6.根据以下情景,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比赛后双方的具体表现。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拔河比赛结束!五一班最终战胜了五二班,取得了决赛的胜利。只见五一班的队员们 。而五二班的队员们坐在地上 。7.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古代有许多充满灵气的孩子。有“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稚子”;有“童孙未解供耕织, ”的“童孙”;有“牧童归去横牛背, ”的“牧童”;也有应声说出“未闻孔雀是 ”的“杨氏之子”。父母常常会引用《左传》中的“ , ”来教育孩子不能做坏事;引用《论语》中的“ , ”来教育孩子要当君子,不当小人。二、阅读理解(20分)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纪实》中提到,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十年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材料二】某学校关于学生写字的调查。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比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你是否认为写好汉字十分必要? A.十分必要 357 83%B.可以写好,也可以不写好 41 9.53%C.没有必要 11 2.56%D.不知道 13 3.02%你认为写好汉字有什么用?(多选) A.没什么用 8 1.9%B.可以提高考试成绩 319 74.19%C.可以得到他人的赞扬 215 50%D.可以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223 51.86%E.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 64 14.88%F.作为中国人该具备的技能 219 50.93%(1)根据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很迅速。 ②全国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了2.67%。 ③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写好汉字十分必要。 ④超过一半同学不认同通过写好汉字能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2)小明认为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写不好无所谓,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用两三句话对他进行劝说。 9.阅读短文,完成题目。母爱是一根针 ①打记事起,母亲留存在我记忆里最多的画面就是这般:一人、一针、一线、一个要缝补的物件和大床的一角。坐在床角的她,低着头、垂着眸,额前的碎发垂落下来,随着她那如在作画般的手和如画笔的针与线在空中一撇、一扬……这画面的构图既不像梵高的那般惊艳,也不像莫奈的那般协调,却用它朴素而隐忍的美,渲染了我的时光。 ②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耐心与细腻的针。母亲总喜欢亲手为我做些什么,我孩童时期的小肚兜、小毛衣、小鞋子……凡是能自己动手做的,她从来都是身体力行,用手中的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织出来。她说喜欢为我缝东西、做东西,说自个儿做的最舒服放心,见我穿上也很有成就感。那天翻整旧物,一面小小的口水巾被我从柜底扒拉了出来,时隔十几年,它依然如记忆中那般柔软舒服,那只绣得有点像小狗的兔子滑稽地趴在口水巾的正面。我看着这个不太成形的兔子,又想到母亲现在绣得栩栩如生的兔子,突然意识到,原来她并不是一个天生就可以把兔子绣得很好的超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略显笨拙的年轻姑娘,却也是一个为了孩子、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耐心练就一双巧手的母亲。当我与十几年前的兔子“亲密接触”时,母亲细腻的温柔就如电流一般流入我的身体,与血液融合,抵达心脏。 ③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刚强与坚毅的针。从小我就特别崇拜母亲,因为再尖锐的针在她手中都能像被驯服的猛兽一样乖巧听话,中指上载的顶针是她的铠甲,既能在关键时刻出力,又能做手指坚实的盾牌。母亲像战场上熟练的射手一样,手臂在空中摆动、出击,精准地刺向目标,左一针、右一针,一穿、一引,原本分离的两片布便巧妙地合在一起。儿时的我常对此拍手叫好,也常常会学着母亲,拿来一个顶针戴在手上臭美,好像戴上了一枚沉甸甸亮晶晶的“戒指”。 ④直到一次,我在母亲旁边看她为我缝补布娃娃,突然,只听得母亲一声“哎吆——”,我低头一瞧,她左手的中指上霎时间便泛出了血——母亲竟然一针扎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紧张地上前想要帮她止血,但她却默不作声地把手放在嘴里吮了两下,抬头笑着对我说没事,又低头缝补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想来也不是第一次被扎了。我这才意识到,母亲的技术并未熟练到不被针扎到,她不过是用勇敢与刚毅默默地扛下了这一切。 ⑤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带着“脾气”的针。那日,我与母亲发生了争执,总是会帮我把自行车从储藏室推出来的她气冲冲地甩门而出:“你自己推车吧!我不管了!”我也很生气,没有回应她,只是在心里暗自发狠:自己推就自己推!当我气鼓鼓地跑到楼下后,却发现我的自行车还似往常那般停在了储藏室外。一瞬间,泪花从心底涌向眼底,浇灭了我满腔的怒火。母亲的“脾气”就像一根小针,或许在某些时候它会狠狠地朝你扎过来,但针尖却只会轻轻地落下,根本舍不得把你扎出血。 ⑥下雨了,我望向天空,看着那像牛毛、像花针的雨滴密密地斜织下来,它们轻轻地打在我的脸上,有一丝刺痛,但更多的却是温柔。我扭头,奔向正在床角边做针线活儿的母亲,在一旁默默看着、默默想着:待你年华渐渐逝去,银丝悄然丛生,手中的针无力将布匹穿透时,我,愿做你最坚实的顶针。(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2期刘怡漩)(1)文章围绕“母爱是一根针”,具体写了母爱是一根 针,一根 针,一根 针。(2)作者的母亲用自己手中的一针一线,为孩子缝制了身上穿的衣服,让人想起孟郊的诗句:“ ,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对第②自然段的画“_____”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母亲绣得不是很好B.母亲一直都绣得很好C.母亲不怕疼痛D.母亲经历了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2)第③自然段画“~~~~”句子运用的是 ,表现了母亲技艺熟练。A.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3)第④自然段选取了典型的事例,是为了突出表达 A.母亲的刚强和坚毅B.母亲技艺熟练C.母亲对“我”的爱D.母亲技术不熟练4)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母亲的技术越来越熟练B.“我”很爱母亲C.母亲对“我”很严厉D.母亲很爱“我”(4)第⑥自然段中“我,愿做你最坚实的顶针。”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生活中你愿意当母亲的什么?为什么呢? 三、习作(30分)10.习作 题目:那一次,我_____了 要求:先补充题目,可以填“生气”“激动”“伤心”等。想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把这件事写下来。具体写写自己的表现,反映自己的内心,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四、附加题(5分)11.用直线把题目、作者、诗文连起来。《画眉鸟》 王驾 若有人知春去处 铁马冰河入梦来《忆秦娥》 李白 夜阑卧听风吹雨 咸阳古道音尘绝《春晴》 欧阳修 乐游原上清秋节 唤取归来同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始知锁向金笼听 雨后全无叶底花《消平乐 春归何处》 黄庭坚 雨前初见花间蕊 不及林间自在啼12.结合《快乐读书吧》阅读实践活动,补充填写表。你一定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请根据下列特点描写,写出相对应人物名字。特点描写 人物名字1 仁德的,爱民如子的,特别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刘备2 莽撞的,粗中有细的,嗓门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3 体弱的,心地善良的,多愁善感的,葬花是动情的 4 懒惰的,体型肥大的,爱占便宜的,西瓜是偷吃的 5 正直的,武艺高强的,大碗喝酒的,打虎是徒手的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30分)1.据语境填上合适的词语(词语不能重复)。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抛下所有思想上的 包袱 ,在海上航行。早上从小城的 码头 出发,欣赏海上日出;有时,坐在船头,观看 海鸥 飞翔;有时,与风浪搏斗, 磨炼 坚强意志;累了,躺在甲板,仰望星空,放开 喉咙 歌唱。【分析】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解答】首先对词语进行理解辨析,根据其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再进行作答。包袱:比喻某种负担。码头:在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船时装卸货物和乘客上下的建筑。海鸥:鸥,头和颈部褐色,翅膀外缘白色,内缘灰色,躯千白色,爪黑色。常成群在海上或内陆河流附近飞翔,吃鱼、螺、昆虫等,也吃谷物和植物嫩叶。磨炼:(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锻炼。喉咙:咽部和喉部的统称。根据句子语境,可依次填入词语:包袱、码头、海鸥、磨炼、喉咙。故答案为:包袱 码头 海鸥 磨炼 喉咙。【点评】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表示。严监生(jiān jiàn) jiàn 恐吓(xià hè) hè 薄弱(báo bó) bó 停泊(pō bó) bó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解答】“监”为多音字。读“jiān”时,意为从旁察看;监督。读“jiàn”时,意为古代官府名。故“严监生”的“监”读作“jiàn”。“吓”为多音字。读“hè”时,意为恐吓;恫吓。读“xià”时,意为使害怕。故“恐吓”的“吓”读作“hè”。“薄”为多音字。读“báo”时,意为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读“bó”时,意为微;少;弱。读“bò”时,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故“薄弱”的“薄”读作“bó”。“泊”为多音字。读“bó”时,意为船靠岸、停船;恬静;停放(车辆)恬静。读“pō”时,意为湖(多用于湖名)。故“停泊”的“泊”读作“bó”。故答案为:jiàn hèbó bó【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3.用“_____”画出每组中书写有误的词语。①蚂蚱 欺负 呐喊 遵重 遵重 ②由衷 瞎闹 船仓 相貌 船仓 ③卷恋 参谋 私自 耻笑 卷恋 ④颤抖 引荐 吆喝 扭扣 扭扣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解答】①尊重:尊敬或重视。因此,“遵重”应是“尊重”。②船舱:船甲板下的内部空间,尤指船的载货舱。因此,“船仓”应是“船舱”。③眷恋:想念,思念。因此,“卷恋”应是“眷念”。④纽扣:可以扣合衣服的球状物或片状物。因此,“扭扣”应是“纽扣”。故答案为:①遵重;②船仓;③卷恋;④扭扣。【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①情不自 禁 ②手 疾 眼快 ③出 谋 划策④ 肃 然起敬 ⑤ 纵 横交错 ⑥摩拳擦 掌 早上,语文老师宣布下周将开展“诗词大会”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 ⑥ 、欢呼雀跃。对于“诗词大会”的比赛形式,同学们还纷纷 ③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解答】①情不自禁②手疾眼快③出谋划策④肃然起敬⑤纵横交错⑥摩拳擦掌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行动前情绪高昂、跃跃欲试的样子。出谋划策:出主意,想办法。根据语境依次填⑥③。故答案为:①禁②疾③谋④肃⑤纵⑥掌⑥③【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60岁的爷爷到了古稀之年,该好好地享福了。13岁的我正值豆蔻年华,是求学的黄金年龄,展望未来,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充满了信心。 60岁的爷爷到了花甲之年,该好好地享福了。13岁的我正值豆蔻年华,是求学的黄金年龄,展望未来,对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充满了信心。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解答】用词不当,把“古稀之年”改为“花甲之年”;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故答案为:60岁的爷爷到了花甲之年,该好好地享福了。13岁的我正值豆蔻年华,是求学的黄金年龄,展望未来,对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充满了信心。【点评】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掌握了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6.根据以下情景,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比赛后双方的具体表现。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拔河比赛结束!五一班最终战胜了五二班,取得了决赛的胜利。只见五一班的队员们 欢呼雀跃 。而五二班的队员们坐在地上 垂头丧气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解答】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比赛后双方的具体表现即可。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故答案为:欢呼雀跃 垂头丧气【点评】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7.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古代有许多充满灵气的孩子。有“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稚子”;有“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的“童孙”;有“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的“牧童”;也有应声说出“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的“杨氏之子”。父母常常会引用《左传》中的“ 多行不义 , 必自毙 ”来教育孩子不能做坏事;引用《论语》中的“ 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来教育孩子要当君子,不当小人。【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选自《杨氏之子》。《左传》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这句话教育孩子要当君子,不当小人。故答案为:稚子金盆脱晓冰 也傍桑阴学种瓜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夫子家禽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二、阅读理解(20分)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纪实》中提到,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十年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材料二】某学校关于学生写字的调查。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比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你是否认为写好汉字十分必要? A.十分必要 357 83%B.可以写好,也可以不写好 41 9.53%C.没有必要 11 2.56%D.不知道 13 3.02%你认为写好汉字有什么用?(多选) A.没什么用 8 1.9%B.可以提高考试成绩 319 74.19%C.可以得到他人的赞扬 215 50%D.可以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223 51.86%E.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 64 14.88%F.作为中国人该具备的技能 219 50.93%(1)根据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很迅速。 √ ②全国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了2.67%。 × ③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写好汉字十分必要。 √ ④超过一半同学不认同通过写好汉字能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 (2)小明认为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写不好无所谓,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用两三句话对他进行劝说。 ①可以提高考试成绩;②可以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③;作为中国人该具备的技能。 【分析】材料一则是关于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二则某学校关于学生写字的调查。【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正确;②有误,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③正确;④正确。(2)考查开放探究。结合调查表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2)①可以提高考试成绩;②可以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③;作为中国人该具备的技能。【点评】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9.阅读短文,完成题目。母爱是一根针 ①打记事起,母亲留存在我记忆里最多的画面就是这般:一人、一针、一线、一个要缝补的物件和大床的一角。坐在床角的她,低着头、垂着眸,额前的碎发垂落下来,随着她那如在作画般的手和如画笔的针与线在空中一撇、一扬……这画面的构图既不像梵高的那般惊艳,也不像莫奈的那般协调,却用它朴素而隐忍的美,渲染了我的时光。 ②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耐心与细腻的针。母亲总喜欢亲手为我做些什么,我孩童时期的小肚兜、小毛衣、小鞋子……凡是能自己动手做的,她从来都是身体力行,用手中的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织出来。她说喜欢为我缝东西、做东西,说自个儿做的最舒服放心,见我穿上也很有成就感。那天翻整旧物,一面小小的口水巾被我从柜底扒拉了出来,时隔十几年,它依然如记忆中那般柔软舒服,那只绣得有点像小狗的兔子滑稽地趴在口水巾的正面。我看着这个不太成形的兔子,又想到母亲现在绣得栩栩如生的兔子,突然意识到,原来她并不是一个天生就可以把兔子绣得很好的超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略显笨拙的年轻姑娘,却也是一个为了孩子、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耐心练就一双巧手的母亲。当我与十几年前的兔子“亲密接触”时,母亲细腻的温柔就如电流一般流入我的身体,与血液融合,抵达心脏。 ③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刚强与坚毅的针。从小我就特别崇拜母亲,因为再尖锐的针在她手中都能像被驯服的猛兽一样乖巧听话,中指上载的顶针是她的铠甲,既能在关键时刻出力,又能做手指坚实的盾牌。母亲像战场上熟练的射手一样,手臂在空中摆动、出击,精准地刺向目标,左一针、右一针,一穿、一引,原本分离的两片布便巧妙地合在一起。儿时的我常对此拍手叫好,也常常会学着母亲,拿来一个顶针戴在手上臭美,好像戴上了一枚沉甸甸亮晶晶的“戒指”。 ④直到一次,我在母亲旁边看她为我缝补布娃娃,突然,只听得母亲一声“哎吆——”,我低头一瞧,她左手的中指上霎时间便泛出了血——母亲竟然一针扎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紧张地上前想要帮她止血,但她却默不作声地把手放在嘴里吮了两下,抬头笑着对我说没事,又低头缝补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想来也不是第一次被扎了。我这才意识到,母亲的技术并未熟练到不被针扎到,她不过是用勇敢与刚毅默默地扛下了这一切。 ⑤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带着“脾气”的针。那日,我与母亲发生了争执,总是会帮我把自行车从储藏室推出来的她气冲冲地甩门而出:“你自己推车吧!我不管了!”我也很生气,没有回应她,只是在心里暗自发狠:自己推就自己推!当我气鼓鼓地跑到楼下后,却发现我的自行车还似往常那般停在了储藏室外。一瞬间,泪花从心底涌向眼底,浇灭了我满腔的怒火。母亲的“脾气”就像一根小针,或许在某些时候它会狠狠地朝你扎过来,但针尖却只会轻轻地落下,根本舍不得把你扎出血。 ⑥下雨了,我望向天空,看着那像牛毛、像花针的雨滴密密地斜织下来,它们轻轻地打在我的脸上,有一丝刺痛,但更多的却是温柔。我扭头,奔向正在床角边做针线活儿的母亲,在一旁默默看着、默默想着:待你年华渐渐逝去,银丝悄然丛生,手中的针无力将布匹穿透时,我,愿做你最坚实的顶针。(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2期刘怡漩)(1)文章围绕“母爱是一根针”,具体写了母爱是一根 耐心与细腻的 针,一根 刚强与坚毅的 针,一根 带着“脾气”的 针。(2)作者的母亲用自己手中的一针一线,为孩子缝制了身上穿的衣服,让人想起孟郊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对第②自然段的画“_____”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D A.母亲绣得不是很好B.母亲一直都绣得很好C.母亲不怕疼痛D.母亲经历了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2)第③自然段画“~~~~”句子运用的是 C ,表现了母亲技艺熟练。A.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3)第④自然段选取了典型的事例,是为了突出表达 A A.母亲的刚强和坚毅B.母亲技艺熟练C.母亲对“我”的爱D.母亲技术不熟练4)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A母亲的技术越来越熟练B.“我”很爱母亲C.母亲对“我”很严厉D.母亲很爱“我”(4)第⑥自然段中“我,愿做你最坚实的顶针。”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生活中你愿意当母亲的什么?为什么呢? 文中把母爱比成一根针,针要穿过硬物要靠顶针帮忙,作者最后表达的意思是母亲一生给予我无私的爱,母亲老去,当这根针逐渐没有力量穿透硬物,我会做母亲的顶针,帮助母亲,用母亲给予我的爱来爱母亲,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作者歌颂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生活中你愿意当母亲的一把伞,为她遮风挡雨,为她送上温暖和呵护。 【分析】本文用了神态、外貌、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为我操劳、缝制衣物时的宁静祥和的美,体现了母爱的圣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解答】(1)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耐心与细腻的针”“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刚强与坚毅的针”“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带着“脾气”的针”可知,文章围绕“母爱是一根针”,具体写了母爱是一根耐心与细腻的针,一根刚强与坚毅的针,一根带着“脾气”的针。(2)考查古诗文默写。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作者的母亲用自己手中的一针一线,为孩子缝制了身上穿的衣服。二者主题思想是一致的。(3)考查句子含义、描写手法、文章主旨和短文内容的理解。1)“我看着这个不太成形的兔子,又想到母亲现在绣得栩栩如生的兔子,突然意识到,原来她并不是一个天生就可以把兔子绣得很好的超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略显笨拙的年轻姑娘,却也是一个为了孩子、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耐心练就一双巧手的母亲”通过“我”的心理活动,说明母亲绣不是一直都绣得很好,她也是经历了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故选D。2)“摆动”“出击”“刺向”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描绘了母亲缝合两片布时熟练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拜之情。故选C。3)根据“我这才意识到,母亲的技术并未熟练到不被针扎到,她不过是用勇敢与刚毅默默地扛下了这一切”可知,第④自然段选取了典型的事例,是为了突出表达母亲的刚强和坚毅,故选A。4)文章围绕“母爱是一根针”,通过描写母爱是一根耐心与细腻的针,表达母亲很爱“我”;一根刚强与坚毅的针,表达了“我”很爱母亲。一根带着“脾气”的针,表达了母亲对“我”很严厉。故与文章内容理解不符的是A。(4)考查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思维拓展。文中把母爱比成一根针,针要穿过硬物要靠顶针帮忙,作者最后表达的意思是母亲一生给予我无私的爱,母亲老去,当这根针逐渐没有力量穿透硬物,我会做母亲的顶针,帮助母亲,用母亲给予我的爱来爱母亲,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作者歌颂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生活中你愿意当母亲的一把伞,为她遮风挡雨,为她送上温暖和呵护。故答案为:(1)耐心与细腻的 刚强与坚毅的 带着“脾气”的;(2)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3)1)D 2)C 3)A 4)A;(4)文中把母爱比成一根针,针要穿过硬物要靠顶针帮忙,作者最后表达的意思是母亲一生给予我无私的爱,母亲老去,当这根针逐渐没有力量穿透硬物,我会做母亲的顶针,帮助母亲,用母亲给予我的爱来爱母亲,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作者歌颂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生活中你愿意当母亲的一把伞,为她遮风挡雨,为她送上温暖和呵护。【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三、习作(30分)10.习作 题目:那一次,我_____了 要求:先补充题目,可以填“生气”“激动”“伤心”等。想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把这件事写下来。具体写写自己的表现,反映自己的内心,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那一次,我____了”为题,写一件令你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事情。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忘,或让你发笑,或让你流泪,或让你喜出望外,或让你提心吊胆……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解答】范文:那一次,我哭了打开记忆的小窗,我想起了上个学期的一天,想起了那感动人心的一幕……那天,我们学校请来了一个外地的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他在台上生动地讲了许多关于感恩的事例,使同学们都深有感触。随后,他叫同学们上台去诉说埋在心底已久的肺腑之言。我以为不会有人上去的,可是结果却使我始料未及。同学们都纷纷上了台。他们像一股洪流,庄严而又无法阻挡地,走上了台。几乎每个同学的眼眶都是湿润的。他们在台上和自己的父母进行着心与心的对话,承认自己的过错,表达以后要好好学习好好报答父母的决心……也许是被这种气氛感染了吧,我心头微微一震,只觉得有一股洪流,从心底涌来,冲出了我的眼眶,我哭了。可是我没有将泪水擦去,任它打湿我的脸庞,打醒我那颗不知感恩的心。是啊!我怎么能不知感恩呢?从我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哪样不是父母的功劳啊!爸,妈,是你们,陪我走过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是你们,陪我走过道道坎坷,次次挫折。是你们,陪着我走出歧途,走向光明。在我受委屈的时候,是你们,丢下手中的工作,跑到我身边安慰我,劝导我。在我作业没完成,感到疲惫要去睡觉的时候,是你们,陪伴着我写完作业,知道夜深人静。其实你们比我更累啊!在我病倒的时候,是你们,守在我的床边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给我倒水喝,给我送来好吃的东西。在天气忽然变冷的时候,是谁?又千里迢迢地给我送来衣服和手套?爸爸,妈妈,你们给我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呀!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它如同阳光,永恒而温暖;又似春雨,温柔而细腻。它会穿透层层屏障,洒落到每一个有我的地方,每一个有我的日子;它会拥抱我的哭泣,我的欢笑;它会为我撑起一把伞,铺成一条路,填平一切坎坷。爸爸,妈妈,你们给我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呀!可我却不知道感恩。请原谅我儿时的无知吧!从此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学会感恩,好好报答你们的!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可是你们给我的,是整个海洋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点评】本文情感真挚,父爱如大地一般深沉悠远,母爱如细雨一样滋润无声。幸福地享受亲情的温暖,让我们将这份情意化得更浓。四、附加题(5分)11.用直线把题目、作者、诗文连起来。《画眉鸟》 王驾 若有人知春去处 铁马冰河入梦来《忆秦娥》 李白 夜阑卧听风吹雨 咸阳古道音尘绝《春晴》 欧阳修 乐游原上清秋节 唤取归来同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始知锁向金笼听 雨后全无叶底花《消平乐 春归何处》 黄庭坚 雨前初见花间蕊 不及林间自在啼【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出自唐代李白的《忆秦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画眉鸟》。“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出自唐代王驾的《雨晴》。故答案为:【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2.结合《快乐读书吧》阅读实践活动,补充填写表。你一定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请根据下列特点描写,写出相对应人物名字。特点描写 人物名字1 仁德的,爱民如子的,特别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刘备2 莽撞的,粗中有细的,嗓门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张飞 3 体弱的,心地善良的,多愁善感的,葬花是动情的 林黛玉 4 懒惰的,体型肥大的,爱占便宜的,西瓜是偷吃的 猪八戒 5 正直的,武艺高强的,大碗喝酒的,打虎是徒手的 武松 【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解答】2“莽撞的,粗中有细的,嗓门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对应的人物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3“体弱的,心地善良的,多愁善感的,葬花是动情的”对应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4“懒惰的,体型肥大的,爱占便宜的,西瓜是偷吃的”对应的人物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5“正直的,武艺高强的,大碗喝酒的,打虎是徒手的”对应的人物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故答案为:张飞 林黛玉 猪八戒 武松【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