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太空一日 课件(共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太空一日 课件(共1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23.太空一日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3.学习航天人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目标
背景资料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10月16日6时许,他按预定计划于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本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了解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他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获“航天功勋”奖章,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字词检查
轮廓
kuò
炽热
chì
遨游
áo
严谨
jǐn
稠密
chóu
无虞

确凿
záo
赫兹

烧灼
zhuó
舷窗
xián
屏息
bǐnɡ
俯瞰
kàn


模拟

概率

五脏六腑
zàng
千钧重负
jūn
惊心动魄

阅读课文,借助课文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神秘的敲击声
我看到了什么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惊险归途
听闻奇响
飞行所见
火箭起飞
2.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走近英雄杨利伟
1.快速浏览课文,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6秒的共振
本末倒置
神秘敲击声
舷窗出现裂纹
抛伞开伞震动很大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 , 最终得以适应。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近的要求是严谨”。参考示例,试着在文中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①: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但作者没有看到,所以他坚定地说“我没有看到长城”,并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员仔细看看。
这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②:为了弄清神秘的敲击声来自哪里,地面技术人员利用各种方法反复模拟,但因为不是当时的声音,杨利伟就不签字,所以就让他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
可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当不能确定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候连用三个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表达时语言的严谨性。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坦率而真挚的叙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惊险、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国科研人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