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城镇化精准培优一、选择题下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完成1-2题。,1.A、B、C、D中最有可能是郊区的是( )A.A B.BC.C D.D2.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1.B 2.A解析:1.从图中夏季午后气温的高低可以看出,B处气温较低,说明人类活动较少,排放的热量较少,由此可以判断B是郊区。2.卫星城的建设是为了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模过大、人口拥挤的环境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和乙虽然处在城市的不同位置,但都在城市的热力环流之内;丙也是如此。只有甲处在热力环流之外,避免了城市之间的相互污染。如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C.40%~50% D.60%~70%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镇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3.B 4. A解析:3.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镇化率。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34%,B项符合题意。4.结合不同国家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镇化率最低,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判断为中国。在此期间,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镇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A项符合题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镇化主要出现在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期间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镇化现象;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最快。下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据图回答5-6题。5.该图所示的含义是(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C.工业化 D.逆城市化6.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环城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答案:5.B 6.A解析:读图可知,资金、技术、工业、人口等均由中心城市向外围的郊区转移,反映的是郊区城市化。由于中心城市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人口产业向外围的郊区转移。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7~8题。7.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8.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7.B 8.D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8.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读表,回答9-10题。地区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甲 86.3 25.2乙 37.8 41.4丙 44.9 56.0丁 67.8 49.39.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0.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 ( )A.北京 B.贵州 C.四川 D.广东答案:9. C 10.A解析:9.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计算可知,丙地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10.甲地城市化率高,工业化率低,可能是北京。而贵州、四川和广东各省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相差不大。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中、英、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 英国城市化起步晚B. 1970年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C.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D. 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1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 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 美国城市环境持续恶化C.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 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11. B 12. C解析:11.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特点。读图分析可知,应该城市化最早,A错误;在1970年之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增速很快超过美国,B正确;英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美国,比美国先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错误;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美国,但增长速度并没有一直高于美国,D错误。故答案选B项。12.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基本没变,因此人口比重基本没有增加,A错误;美国的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城市环境不一定持续恶化,B错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C正确;工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处于城市化化过程中,因此中国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错误。故答案选C项。意大利米兰位于地中海地区北部,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14年,米兰市中心建成两座“垂直森林”大楼(下图)。“垂直森林”是由民居与不同绿化植物构成,夏天枝繁叶茂,冬天落叶满地,不同季节建筑外观各异。大楼内还配有节水回收浇灌系统和太阳能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 “垂直森林”建筑外观的季节变化可A. 改善空气质量 B. 美化社区环境C. 增加绿化面积 D. 调节室内光照14. 与传统社区绿化相比,推进“垂直森林”的建设有助于A. 节约城市建设成本 B. 集约利用城市土地C. 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D. 提供居民休憩场所答案:13. D 14. B解析:13. “垂直森林”建筑外观的季节变化指的是夏季枝叶茂盛,冬季落叶满地,有利于调节室内光照,D对。植被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美化社区环境、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不能,A、B、C错。14. 与传统社区绿化相比,推进“垂直森林”的建设有助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A对。可能增加城市建设成本,B错。冬季落叶,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效果不如传统社区绿化,C错。不能提供更多的居民休憩场所,D错。二、综合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5.(1)南京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加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6.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16.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