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
一、选择题
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B.种植经验缺乏
C.劳动力 D.机械化水平低
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政策引导 ③兴修水利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D 2.A 3.B
解析:1.水稻生长耗水量较大;材料显示该地“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则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2.由“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决定“治水”等信息,以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旱涝灾害是最大制约因素。注意“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山东人口密度大而劳动力丰富,水稻对机械化要求不高。3.“县委县政府决定”体现了政策因素;“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体现了兴修水利;故B正确。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可以说,光伏农业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据此回答4~5题。
4.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土质特性
5.与传统农业塑料大棚相比,光伏农业大棚的主要优势是(  )
A.减轻冻害影响 B.提高土壤湿度
C.提高作物单产 D.发电自给,并网增加收入
答案:4.C 5.D
解析:4.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5.传统农业塑料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农作物,也能减轻冻害影响、提高土壤湿度、提高作物单产。而光伏农业大棚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把剩余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生产和浓缩果汁的出口国。读图完成6-7题。
6.与渤海湾苹果带相比,黄土高原苹果带的优势条件是
A. 土壤肥沃 B. 降水丰富
C. 地势地平 D. 昼夜温差大
7.鲁中低山丘陵区苹果树多规划种植在山腰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 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B. 台风影响小
C. 利于通风散热 D. 低温、冻害影响小
答案:6.D 7.D
解析:6.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黄土高原相比渤海湾地带,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地势起伏大;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7.冬季丘陵低地常有“冷湖效应”,产生逆温,半山腰多逆温带,温度较高,苹果种在半山腰可以防止冬季的低温、冻害。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9.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该地在山区发展林地、果园,在平地发展种植业,在沿海洼地发展渔业,是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生产。根据地形地势的差异发展不同的利用类型,所以最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气候、水源、土壤不是图示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A、B、D错。9.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类型会发生变化,粮食种植业的产值较低,在农业用地中的比重会不断下降,所占百分比最低,A错。鱼塘、果园、菜地花圃的产值高,所占比重会上升,B、C、D错。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左图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右图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洪泽湖周边地区 B.太湖周边地区
C.苏北地区 D.沿海地区
11.“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A.山地易排水 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 D.山地云雾少
答案:10.B 11.A
解析:第10题,读左图可以看出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9℃,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的地区,对照右图,可得出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故答案选B。第11题,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山东丘陵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生产好茶,故答案选A。
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18°-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某校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来源,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线路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13.我国北方的普通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得益于
A. 荔枝新品种的培育 B. 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
C. 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D. 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
答案:12.A 13.D
解析:12.荔枝属于热带水果,需要热量充足。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气候,在四地中的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A对。四产地的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差异不大,B、C、D错。13.我校附近的居民,位于江苏省,当地不产荔枝,B错。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得益于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利于荔枝的远距离运输,D对。与荔枝新品种的培育无关,A错。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不是可以远距离运输的主要原因,C错。
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家族”里有大白菜、西兰花、娃娃菜等成员,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兰州市榆中县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当地将蔬菜基地设在远离城市的高原上,依据海拔高度,梯次播种多类蔬菜,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采收上市,并迅速销往东南沿海。完成14-15题。
14.兰州发展高原夏菜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 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 B. 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C.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D. 海拔高,气候温凉
15.高原夏菜能迅速占领南方市场,主要得益于
①生产成本低 ②产品质量优良 ③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 ④邻近消费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4.D 15.B
解析:14.兰州发展高原夏菜的自然区位条件是海拔高,气候温凉,病虫害少,D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光照、热量、水源、地形、土壤条件与东部、南部地区相比,没有优势,A、B、C错。故选D。15.高原夏菜能迅速占领南方市场,主要得益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产品质量优良,②对。生产成本较高,①错。是错季蔬菜,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③对。距南方消费市场远,④错。B对,A、C、D错。故选B。
二、综合题
16.“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新疆的A地区(见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从气候方面分析A地区生产的番茄品质优良的原因。
(3)说明番茄榨汁企业在该地区布局的优势区位条件。
16.答案:(1)水源
(2)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3)接近原料产地;交通比较便利;土地租金低。
17.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4月20日,第15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  )
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B.提高技术含量,培养新品种
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
17.答案:(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肥沃。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3)D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