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 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目标
1.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 任;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能够列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所制定的政策;能够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举例说 明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政府 作出的努力;能够分析相关资料,辩证看待物质富足与生活幸福之间的关系。
3.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 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 祉,理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教学重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新挑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学难点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段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材料让学生明确经过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 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从整体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 严承诺。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走向共同富裕》。
新知探究
一、改革进行时
(一)中国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的材料,并提出问题。通过这一活 动,让学生了解我国过去 4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 依靠改革开放。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过去 4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 地依靠改革开放。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的材料,并提出问 题。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让学生明确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改变以及 如何应对,引导学生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 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表述” 的材料,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本活动旨在通过一段材料引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引 导学生理解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客观现实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深深植根于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的,认同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采取的新措施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本活动利用国家电网公司主 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意义,认识技术创新和企业责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并提出问题。本活动通过列 举村民对农村变化的感受,以小见大,帮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逐 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果,引导学生明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 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 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全面深化改革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材料。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 确“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 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 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 最强音!
二、共享发展成果
(一)我国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教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衡量一个社会文明 程度的标准是什么?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的方式,深化对共享发 展成果基本内涵的认识,知道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 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共 享发展成果”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 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本活 动从学生经验出发,通过分享我国在民生保障方面的成果,帮助学生感受国家发展为人民 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 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 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 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并提出问题。本活动引用 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巨大 成果与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而明确脱贫攻 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 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只要有坚定意志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就 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
(三)发展的根本目的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李世民的名言”,并提出问题。通过对古文的讲解, 引导学生明确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而加深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新的认识;知道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 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明白了我们要齐心 协力,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进行时
(一)中国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采取的新措施
(三)全面深化改革
二、共享发展成果
(一)我国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三)发展的根本目的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