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玩具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收拾玩具 》教案

资源简介

《收拾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收拾玩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收纳盒、篮子等工具进行玩具的整理和收纳。
3. 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完成玩具的分类和整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故事、图片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收拾玩具的意义和方法。
2. 采用示范引导、小组合作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整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理分配资源。
3. 培养学生的整洁意识和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收拾玩具的重要性,掌握玩具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为7-8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在整理玩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整理玩具的意识不强、不愿意动手整理、整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示范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老师用图片展示一间杂乱的房间,引发学生对整理房间的讨论。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家的房间是否经常很乱?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想过怎样整理房间?”引导学生思考整理房间的必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整理房间?整理房间有什么好处?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或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例如:“整理房间可以让我们找东西更方便,减少浪费时间。还有其他好处吗?”
二、呈现故事
1. 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一个爱整洁的小朋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故事可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房间太乱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后来他开始整理房间,发现整理后的房间不仅干净整洁,而且让他找东西更方便了。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小朋友是如何整理玩具的,整理后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小朋友是怎么整理玩具的?整理后的房间是不是变得更加整洁了?为什么?”
三、学习整理方法
1. 老师出示收纳盒、篮子等整理工具,介绍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老师可以示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整理,例如如何将玩具分类放入不同的收纳盒中。
2. 老师示范如何将玩具分类放入不同的收纳盒中,并解释分类的原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类,并解释为什么需要分类,例如:“玩具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东西,还可以让房间更加整洁。”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用收纳盒和篮子将自己带来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分类的方式,例如按颜色、按种类、按用途等等。
4. 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四、整理游戏
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整理游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将玩具进行整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起草一些指令,或者使用图片指令,例如:“把球类玩具放入篮子中。”、“把积木放入收纳盒中。”等。
2. 学生按照指令进行整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老师可以设置一个计时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 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检查整理的效果,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五、总结与延伸
1.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玩具的方法和重要性。老师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整理房间有什么好处?整理玩具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要分类整理?”
2. 鼓励学生将整理玩具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家人分享整理房间的经验。老师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今后会不会继续整理自己的房间?你们会怎样向家人分享整理房间的经验?”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例如“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房间”、“将整理房间变成一种习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整洁有序”。
板书设计:
收拾玩具
内容:
- 整理玩具的重要性
- 收纳盒、篮子等整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 玩具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际操作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收拾玩具的重要性,掌握玩具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能够正确使用整理工具进行玩具的整理和收纳。通过小组合作和整理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在整理玩具时仍存在不够仔细和整理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下一步,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或班级整洁比赛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整理玩具的要求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结合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在整理玩具时注意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