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人教版 化学(初中)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多功能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难点:多功能瓶的使用。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2.掌握多功能瓶的使用方法。12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优点4多功能瓶的正确使用(附高清视频)目 录 Contents制备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3制备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固+液 常温固+固 加热小结:选择发生装置要根据:1.反应物的状态2.反应条件一、反应原理新课讲解一、发生装置的选择{新课讲解常见的五种发生装置新课讲解固液不加热型其优点是:B: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型。优点 :便于添加液体C: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型。优点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E: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型。优点 :便于控制反应的速率。A:固体与固体加热型二、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优点AB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发生装置应选: ;AAB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反应条件状态固体状态液体状态固体反应条件常温发生装置新课讲解(1)组装时要注意:①试管口要 (防止 )②导管 (便于气体的导出)③铁夹在距试管口约处(中上部)(2)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 ,则不漏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稍露出橡皮塞1/3有气泡冒出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新课讲解(2)检查气密性:夹紧乳胶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液面没过长颈漏斗末端,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液面以下稍露出橡皮塞形成一段稳定液柱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1)组装时要注意:①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 (便于气体导出)新课讲解三、收集装置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小结:选择收集装置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新课讲解{①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_法;要收集干燥的气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当有__________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将导管伸到 ,同时应在瓶口盖上玻璃片,以便尽可能地排尽集气瓶中的________,提高收集气体的纯度。排水 向上排空气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大气泡 接近集气瓶瓶底 空气收集装置新课讲解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该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应选: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该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应选: ;3.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该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应选: ;BA或CA或B×AABC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交流讨论新课讲解四、多功能瓶的正确使用1.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中不需要装任何试剂。使用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与性质:a.气体不与空气反应、收集密度明显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或CO2),长进短出。(向上排空气法)b.气体不与空气反应、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短进长出。(向下排空气法)新课讲解2.排水法收集气体在瓶中盛满水。短进长出。注意在出水导管后连接烧杯接水。3.排液法收集气体如果气体与水反应且与空气反应(例如NO),可以在瓶中装满其他液体(如煤油)或者可以隔绝水与气体的液体,其他同排水法收集气体。新课讲解4.洗气(除杂质)集气瓶内装有吸收杂质的液体,长进短出。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混合气体应长进短出。5.验气集气瓶内装有验气所需试剂,通过现象来证明。气体流向是:长进短出。如检验CO中是否混有CO2,应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新课讲解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将水排出,所收集气体留下排空气法将空气排出,所收集气体留下瓶中原来装满水瓶中原来是装满空气思考:氧气从哪端进才能将水排出?思考:氧气从哪端进才能将空气全部排出?b短长a长a短bb端(短)a端(长)交流讨论新课讲解B例1.(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多功能瓶的使用错误的是( )典例讲解例2.(2023·河北沧州·统考模拟预测)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连接实验仪器 B.检查装置气密性C.装入高锰酸钾 D.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典例讲解【答案】B【解析】A、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讲解典例讲解例3.(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D.实验室可用加热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取氧气典例讲解【答案】D【解析】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选项说法正确;B、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集满,B选项说法正确;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C选项说法正确;D、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汞,汞有毒,易挥发,因此实验室不用加热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取氧气,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典例讲解例4.(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试管口应该倾斜 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 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典例讲解【答案】D【解析】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B. 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此选项错误;C.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此时是纯净的氧气,开始收集,此选项错误;D. 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中会混有空气,此选项正确。故选D。达标检测1.(2023·甘肃金昌·统考二模)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D2. 如图1和图2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从图1中选择________(填序号,下同)组合发生装置。(3)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应该从图1中选择____组合发生装置来制取氧气。(4)为了得到较为干燥的氧气,应该从图2中选择装置______收集氧气。KClO3 KCl+O2MnO2Δ锥形瓶ACBDF达标检测制取装置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排空气法依据: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依据:气体的密度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归纳小结1.完成配套练习册;2.预习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熟记15—20元素符号。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