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说明:①本导学案以框题为单位,由学习目标、预学案、探究案、检测案、参考答案5个部分组成。②学习目标用于统领本框学习,预学案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探究案用于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或同桌讨论)并展示和评价,检测案用于课堂后检测,参考答案附后单独成页。③本导学案根据2023年1月统编版教材整理,主要用于新课教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区别和联系。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4.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1.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科学精神: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公共参与:在生活实践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预学案】
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的含义和关系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 的需要以及满足的 作出判断。后者称为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 的基础上作出的。
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依据(为什么):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 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 。
(2)要求(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 ,遵循社会发展的 ,走历史的 。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 、 和 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 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 ,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们的地位、需要不同而不同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 的甚至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含义(是什么):把 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 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
(2)要求(方法论):我们要自觉站在 的立场上,牢固树立 的思想,把献身 的事业、维护 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
(1)“统筹考虑兼顾各方”: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 并 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2)“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 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 和 的因素。
(3)“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统一”:要把 、 、 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 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 他人的正当选择。
任务2: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偏
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所以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2. 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4.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6.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8.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个人利益为重。
任务3:根据提示自主学习本框栏目内容
1.课本P75-76阅读与思考: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题1和问题2综合提示(多读理解)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有志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还是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选择,都是当时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企业能够获得成功,都是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而取得的。
2.课本P76阅读与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问题提示(多读理解)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项方针政策都基于对一定社会历史情况的深刻研究,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党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情况出发,为自己确立了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3.课本P77相关链接:关于“忠”这一价值观念的变化发展
提示(多读理解)
“忠”这一价值观念在封建社会、在当代中国有不同的内涵,说明人的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4.课本P77阅读与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问题提示(多读理解)
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价值客体,阶级和阶层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拓展: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自己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人可以能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
5.课本P78第一个阅读与思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问题提示(多读理解)
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课本P78第二个阅读与思考:黄群等同志的价值选择
问题提示(多读理解)
第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能分割。国家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不是靠抑制一方来发展另一方,而是要力求做到共同发展、相互增益、相得益彰。
第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在必要时作出牺牲。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国家,最终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三,国家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国家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国家、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国家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我的预学疑惑
【探究案】融入情境/小组合作/按主观题要求写出探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1.探究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已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现代化是从现实国情出发进行选择的现代化: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化:是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2.探究情境: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宣布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From Agreement to Actin:Build Back Biodiversity),其目的旨在促进支持《昆明一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筒称:昆蒙框架)的行动。所谓“协议”,是指在202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纬约方大会上通过的“昆蒙框架”,倡导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中国将根据“昆蒙框架”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强部际联动和央地合作。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观测,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协同增效,展现中国大国担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同时,为进一步夯实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基础,中国将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不同主体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价值追求。
【检测案】
1.据说世界上有三种孩,“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每一个网络热词背后折射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对健康、青春记忆,以及渴望成长和发光的追求。这反映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促进物质发展
②社会意识直接推动社会存在发展
③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历经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公布结果5个阶段,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出炉。本次调整扩大了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从患者负担情况来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国家组织医保谈判()
①调整了生产关系以适应经济基础
②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体现
③是基于正确价值判断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
④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建设生态中国与幸福中国,需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让中华大地天长蓝、水长清、人民生活更美好。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能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对于我国曾坚持的“动态清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日本等西方国家横加指责,即使在我国调整防疫政策前几天,日本首相还呼吁中国放开管制。然而让世人想不到的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刚刚调整,日本首相却突然公布政策,对我国大陆和港澳入境日本的人员实行7天强制隔离,其政策的魔幻性让人瞠目。这表明()
①一定国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作为社会意识的政策
②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过程
③客观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人们不能有统一认识
④人们的立场不同,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3月4日,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上任杨宁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纾困解难,带领村民在大苗山战贫困、拔穷根。13年来,杨宁扎根苗寨,坚守初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用青春与汗水书写时代答卷。此举()
①在实践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②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
③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以科学知识引领乡村振兴,承载着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幸福是人的精神对自我进行觉知时的满意状态。对于病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幸福;对于孤单者来说,身边围绕着一大堆好朋友就是幸福;对于失败者来说,取得成功的那刻就是幸福。由此可见()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标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人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22年5月31日,贵州省三胎政策开放,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所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修改为“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该政策出台表明()
①上层建筑应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事物的价值和属性会因人的需要而变化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2023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这启示我们()
①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②要坚持以正确价值观引领人生发展的方向
③抓住“牛鼻子”,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依靠群众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的学习收获
参考答案
【预学案】任务1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的含义和关系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后者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依据(为什么):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们的地位、需要不同而不同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含义(是什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2)要求(方法论):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
(1)“统筹考虑兼顾各方”: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2)“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3)“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统一”: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预学案】任务2
1.辨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标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并非因人而异。
2.辨析: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3.辨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不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4.辨析: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
5.辨析: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6.辨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7.辨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8.辨析: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
【探究案】
1.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植根于中国大地,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世界大势,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价值观念与时俱进,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要充分发挥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导向作用。
②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根据“昆蒙框架”编制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强合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协同增效,展现中国大国担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检测案】
DCDBB D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