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印象北洋
设问:通过观看短片,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印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军阀混战、百姓困苦、群众麻木、新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社会新旧交替等!
大分流:沉沦与觉醒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破题
沉沦
概念解析: 北洋军阀是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奥援,参与各项政治、军事及社会活动,罔顾公义,而以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力之目的之个人和集团。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曙光
觉醒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2
1916
1928
目录
一、政治日渐沉沦——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二、社会日见曙光——民初社会的新气象
三、思想日益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912.12
宋教仁案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3.11
1914
《中国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任期10年,连选连任
1915.5
中日民四条约
1915.10
袁世凯称帝
取消帝制,
恢复民国年号
1916.3
一、政治日渐沉沦: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1、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约法,依国民之愿望……”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此总统之所以尊于帝王欤?且闲人之称究以何者为准?……因祭天而无处容身,殆亦执政者体天心以示降罚之意欤?彼闲人不免呼天号泣矣。”
—《大公报》评论袁世凯祭天
各军阀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
1916.6
1920.7
1924.10
1928.12
皖系
直系
奉系
代表人物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支持国 日本 英美 日本
占据区域 皖、浙、闽、鲁、陕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东北三省
实质: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
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由于一个强权人物的消失产生了离心力,令国家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军阀为了权利和自我扩张而互相攻伐,毫无理智、逻辑可言,造成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滇系军阀 桂系军阀 晋系军阀
英美 英美 日本
唐继尧 陆荣廷 阎锡山
地方军阀
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典型事件——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美日争夺中国矛盾的激化
段祺瑞
民初二次逆流
——张勋复辟







段祺瑞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材料: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特点:军阀混战割据,政局分崩离析,政府更迭频繁;对外妥协依附。
学习探究:总结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特点及原因?
滇系军阀
桂系军阀
晋系军阀
奉系军阀
皖系军阀
直系军阀
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
原因:(1)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及其分散性;
(2)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及分而治之;
(3)晚清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弱化的惯性结果;
(4)强权人物的消失产生了离心力。
二、经济:破坏与发展的嬗变
1.破坏性:农村经济凋敝,外国经济侵略
农户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学习探究:北洋军阀统治对社会影响?
2.客观进步性:对人民的觉醒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材料:“1913年日资在华纱厂仅5家,纱锭11万枚,1922年则扩展到25家,纱锭67万多枚。”
——卫春回著:《张謇评传》
在民国初期的十六年纷争过程中,北洋军阀集团充当了历史的反面教员,使人们对北洋政府的反动本质有所认识,对人民的觉醒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来新夏 焦静宜著:《来新夏说北洋》
1913.3
宋教仁案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1912.3
二次革命
1913.7
1914.5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12
袁世凯恢复帝制
1915.5
“中日民四条约”
护国战争
1915.12
恢复民国
1916.3
1917.5
府院之争
1917.7
张勋复辟
1917.7
段祺瑞破坏约法
护法运动
1917.7
五四运动
1919.5
沉沦中“微光”
政治沉沦
民主曙光
1.维护共和力量不懈努力
沉沦中“微光”
2.孙中山对革命策略反思
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孙文《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后)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沉沦中“微光”
3.参加一战
(1)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一战期间,14万华工来到欧洲参战,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大事。
—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
天津德租界
(2)影响:
①收回利权: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建厂时间 地点 厂名 机器(台) 产量或用量 工人
1912 上海 福新面粉一厂 15 5500包 80
1914 上海 福新面粉二厂 48 14000包 494
1915 上海 福新面粉四厂 32 7000包 494
1918 武汉 福新面粉五厂 38 12500包 220
1915 上海 申新纺织一厂 1610 10万担棉花 5667
1917 上海 申新纺织二厂 约1000 8万担棉花 2121
思考:根据表格,分析此时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春天
二、社会日见曙光:民初社会的新气象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三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材料二 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自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庆,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而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原因:(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欧洲列强忙于一站,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5)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情怀。
探究: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影响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达200万人左右。
——李侃《中国近代史》
影响:(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二、社会日见曙光:民初社会的新气象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1912年3月《时报》
材料一 一般来说,扩散与倡导是促使习俗变化的两种主要途径,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观念、新习俗一旦形成,便会浸染、扩散到社会各个方面,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辛亥革命后的情况正是如此。客观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给民俗变革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社会日见曙光:民初社会的新气象
学习探究,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原因?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革除旧俗陋习的法令……仅1912年3月,即有《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大总统令禁烟文》等政令通告全国,说明新生的共和政府已意识到解放思想、革除旧弊是引导全国人民步入新时代的当务之急。
——以上材料出自 来新夏 焦静宜著 《来新夏说北洋》
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倡导与努力。
三、思想日益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新文化运动,正李大钊说,“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而是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发展为基础,“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汪孟邹,安徽绩溪人,25岁在芜湖创立科学图书社,翌年,支持陈独秀出版的《安徽俗话报》半月刊。1913年到上海,独资创立亚东图书馆。由于他和陈独秀、胡适私交很深,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亚东图书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代销《每周评论》、《向导》、北京大学的出版物,成为“五四运动”时期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很有影响的出版社。










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痛苦反思(必要性)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可能性)
民众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仍占统治地位,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必要性)
三、思想日益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学习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发展迅速思考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三、思想日益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 JEUNESSE” (青年)、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这种设计寓意何在?
致宣
力传
于民
思主
想科
启学

《青年杂志》封面节选
新文化运动概况:
标志
人物
阵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学习探究:结合《新青年》目录,概括新文化运动内容及变化?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
宣传马克思主义
变化:由学习欧美到学习俄国;由宣传西方近代文明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都被看做是救国良药,蜂拥般地被输入中国……先验主义、经验主义、实验主义、尼采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尤其是各种社会主义,一律受欢迎。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三、思想日益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学习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有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常常聚着一簇簇人,她们争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据统计,截止1920年全国报刊杂志有一千多种,甚至“每隔两三天就有一种新刊物问世”。 当时,创办一新报刊相当容易,几个大学教授凑在一起,拿出月薪的很小部分就可以创办一个刊物。
——叶再生著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
材料六:新文化运动的前排尽管闹闹哄哄,但最根本的影响却在后排观众。 新文化运动塑造了一种全新的身份,他们来自于传统,却又和旧帝国势同水火,他们接受新思想,却又不将自己纳入精英阶层的队伍。他们将奔赴哪里呢?答案是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叶曙明著 《重读五四运动》
材料四:对于新文化运动来说,一切文化的、道德的、艺术的目标,都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和培养新的国民的途径来实现。如果说反传统是起点,教育则是落脚点。在这种意义上,教育问题可以视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诉求,启蒙也好,救亡也好,都有赖于新的教育,有赖于人的教育。……可以说,整个现代中国的教育思想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是不可想象的。
——欧阳哲生主编 《百年回看五四运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文学术论坛论文集》
材料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影响:
(1)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有利于新思想传播;
(3)社会变革: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提出,涉及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4)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近代化;
(5)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有力促进了民众思想觉醒。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政治
日渐沉沦
小结
社会
思想
日见曙光
日益觉醒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这并不矛盾,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束缚较深的社会里,尝试建设新的道路只能先破后立。1916年之后10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时新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随着政治力量的衰落,出现了思想、经济和社会多元发展的态势,在躁动的思想下潜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大潮。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民初社会的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6
书籍推荐
课后思考: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你是如何评价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