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课标要求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二、必备知识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P4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P43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P44--P45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5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及措施 P46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P487.如何实现中国梦?(从三个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P49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如何实现?P509.“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系P51--P5210.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及要求P52--P541.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的主题及背景P56--57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P58--P60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及其意义)P61-P62三、体系构建四、精讲点拨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P43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P44--P45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及措施 P46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P485.如何实现中国梦?(从三个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P496.“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系P51--P5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P58--P60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及其意义)P61-P62五、热点透析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千年梦想,百年奋斗,圆在今朝。从一百年前的衰败凋零到今天的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全党全国人民无比自豪自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优势,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结合材料,运用“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改变民族命运的进程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承担起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崇高使命,责无旁贷肩负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职责。胸怀天下,走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胸怀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显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视野、全球眼光和天下胸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天然就具有了深厚的人类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同时,中国共产党这种精神特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推崇“天下为公”,提倡“大同世界”,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这种情怀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与世界政治经济样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掌舵领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带一路”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大写意”步入“工笔画”,已成为广受各国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引领人类进步发展的重大举措,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奋斗把改变民族命运的进程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此加以说明。六、直击高考1.(2023·辽宁沈阳·辽宁实验中学校考三模)“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制度、物质、思想基础上,由于走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之路,我们才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②适应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③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成功创造④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必然选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这个“好”在于(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②以中国的发展实践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唯一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重庆·校联考三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不断自我革新,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有力保证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新时代中国走过非凡十年表明( )①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④建设现代化强国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黑龙江·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列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是(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取得了“两个确立”重大政治成果④构建新发展格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2023·云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关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②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③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幸福安康的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9个小时完成一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589米长的四车道立交桥夜间8小时拆除”“3万吨车站平移288米,还来了个90度转身”……如今,中国基建还走向国际: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落地。中国基建成就( )①表明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②反映出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融为一体③体现了中国梦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的福祉④表明中国梦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2·海南·高考真题)冰雪上的青春之花,绽放于奋斗之中。冬奥健儿坚定梦想,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诠释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启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 )①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②锐意进取,引领时代发展方向③遵守道德规范,追求完美人生④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①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②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而实现共同富裕③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举措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命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①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④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的基本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北京·高考真题)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②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表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实践证明了新时代党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模拟预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迈上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一思想的价值在于(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新的飞跃,打破了惯常的视野局限②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是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④形成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江苏常州·模拟预测)2023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各地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党奋进的根本遵循,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B.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C.提出了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D.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力量五、热点透析:13.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③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增强忧患意识,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人民的伟大梦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⑤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点考查:“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主体为“我们”,要求调用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党的建设一以贯之、中国梦的特点、“四个自信”、行动指南的有关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回答措施类主观题,侧重于“怎样做”。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可联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效信息②:中华民族百年奋斗正走在正确道路上,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有效信息③:三个“没有……就没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可联系党的建设一以贯之。有效信息④:实现中国梦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可联系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有效信息⑤:全党全国人民无比自豪自信,两个“一定能够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优势,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可联系“四个自信”、行动指南。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确定本题涉及的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党的建设一以贯之、中国梦的特点、“四个自信”、行动指南的知识要点,结合材料信息分析。14.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意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文明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考点考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梦的本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奋斗把改变民族命运的进程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说明,答题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知识定位: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梦的本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改变民族命运的进程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承担起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崇高使命,责无旁贷肩负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②:这种情怀不仅深捌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与世界政治经济样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意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关键词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六、直击高考:1.C【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材料强调的是我们走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没有体现理论创新,①不选。②③: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成功创造,②③入选。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合中国国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不是必然选择,④不选。故本题选C。2.A【详解】①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并用生动实践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①②正确。③: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唯一道路”,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3.C【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说法错误。②:题干中10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表明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符合题意。③:题干中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表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③符合题意。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D【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①错误。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故②错误。③④:“两个确立”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5.D【详解】③④: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阶段,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幸福安康的生活,③④符合题意。①: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①不符合题意。②: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B【详解】①:中国基建成就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表明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故①正确。②:中国基建成就造福世界人民,反映出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融为一体”的说法只看到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的共通性,忽视了差异性,故②不选。③:中国基建成就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体现了中国梦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的福祉,故③正确。④:“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夸大了中国基建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意义,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7.B【详解】①④:冬奥健儿坚定梦想,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诠释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启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冬奥健儿为榜样,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在实践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①④符合题意。②: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与时代同行,但不能引领时代发展方向,②错误。③: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遵守道德规范,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而不是追求完美人生,③错误。故本题选B。8.C【详解】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①表述错误。②: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表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而实现共同富裕,②符合题意。③:党的二十大要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举措,洒满符合题意。④: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命线,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B【详解】①④:“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①④符合题意。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六个必须坚持”并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该选项夸大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地位和作用,②排除。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是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0.B【详解】①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为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同时取得了诸多伟大的历史成就,这证明了新时代党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性,①④入选。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②说法错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11.B【详解】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包括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破了惯常的视野局限,①入选。②:选项说的是这一思想的来源,而设问问的是这一思想的价值,不符合题意,②排除。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是具有开创性、原创性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③入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理论自信,而不是制度自信,④排除。故本题选B。12.C【详解】C: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C正确。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A错误。B:毛泽东思想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且根本动力说法错误,B不选。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D错误。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